山西后土祭祀习俗:起源由来、传承历史

杨圣贵 2021-01-10 208浏览

山西后土祭祀习俗:起源由来、传承历史 后土祠位于山西省万荣县汾河交汇处的汾阴脽上,是祭祀后土圣母的场所。 据史料碑文记载,从轩辕黄帝扫地为坛举行祭祀活动开始,历经尧...

山西后土祭祀习俗:起源由来、传承历史

后土祠位于山西省万荣县汾河交汇处的汾阴脽上,是祭祀后土圣母的场所。

据史料碑文记载,从轩辕黄帝扫地为坛举行祭祀活动开始,历经尧舜二帝,夏商周三王,汉唐宋等各个朝代,历代帝王曾先后24次亲临万荣后土祠祭祀圣母,并多次派官员祭祀或管理祭祀事宜。后明成祖永乐十九年在北京建“社稷坛”取代汾阴后土祠和“扫地坛”。时间为农历三月十八日和十月初五日。

史料记载,当时举行封礼的土坛顶部为方形,宽1丈2尺,高9尺,它的下面放有用玉装饰的简牒祭文。筑坛的用土要曝晒三年,并有五种颜色。天子朝臣一律都戴着鹿皮帽子,穿着黄色的布料祭服。整个祭祀过程都演奏着悦耳动听的祭祀音乐,精心挑选增招歌手、乐师,制作了25弦的管篌红弦琴。

祭祀还采用了长江淮河之间出产的一种一根茅草有3条棱背的灵茅,来作神灵的垫席。在祭祀仪式上,要释放从边远地方捕来的奇兽飞鸟和白色野鸡等各种动物,文武官员还要进行精彩激烈的射牛仪式,天子还要祭天、祭地、迎神、辞神、宣读祭文。

汉武帝《秋风辞》、唐玄宗《祀汾阴后土碑》、宋真宗《汾阴二圣配飨铭》碑,三位皇帝都有手书真迹留存。

万荣后土祠里,有一组驰名海内外的戏剧舞台,形式独特,结构巧妙。其整体是由祠中间两个并排舞台和祠前山门过厅舞台组合而成,形状类似品字,故称“品字台”。品字台同时能演三台戏或两台戏,也能一台戏单独演出,在我国戏剧舞台史上是罕见的。后土祠的戏剧文化相当丰富,演戏的讲究很多。对台戏,讲究东起西落火炮戏,就是东台(当地老百姓把并台东边的叫东台)要先开始,西台(西边叫西台)要最后完。火炮戏主要在开戏之前,以点炮为号,互相联络,为双方做好演出准备。每年几个古会的戏曲演出,由周围10村6社轮流当乡约掌管,一演就是半个多月。

相关阅读

  • 布依族的丧葬习俗:实行土葬、有送花树的仪式
  • 阿昌族的丧葬习俗:实行土葬、火葬
  • 傣族的丧葬习俗:土葬、火葬和水葬
  • 朝鲜族的宗教信仰:信仰土俗神,有图腾崇拜和始祖崇拜
  • 哈尼族的丧葬习俗:实行火葬、土葬
  • 鄂温克族的丧葬习俗:风葬、树葬、土葬
  • 山西大槐树寻根祭祖习俗:起源由来、传承历史
  • 东乡族的丧葬习俗:普遍实行土葬
  • 基诺族的丧葬习俗:人死用独木棺土葬
  • 布依族的禁忌习俗:扫寨后三天内外人不得进寨
  • 转载请注明:搜梦网 » » 山西后土祭祀习俗:起源由来、传承历史 » 查看详情

    版权声明

    原标题:
    本文网址:http://www.someng.cc/minsuwenhua/minjiangushi/29176.html
    猜你感兴趣:

    2条评论
    专题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