凯里苗族祭祖仪式:吃牯脏(踩鼓节、翻鼓节) 凯里是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政府所在地,是自治州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凯里市这个33万多人口的城市,居住着苗、侗、汉、水、...
凯里苗族祭祖仪式:吃牯脏(踩鼓节、翻鼓节)
凯里是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政府所在地,是自治州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凯里市这个33万多人口的城市,居住着苗、侗、汉、水、布依、仡佬、土家等28个民族,少数民族占全市人口68.6%。清水江自黄平县南穿凯里,名龙头江。凯里市在龙头江南岸。龙头江即古夜郎牂牁江流域的一部分。
在凯里城西15公里处有著名的香炉山,是苗岭有名的山峰,海拔1200余米,方圆15公里,四周石崖崭绝,迭垒三层,顶平腰束,形如香炉,故名香炉山。山上古树遍岭,云雾镣绕。古代苗族人民为对抗官兵的镇压,多以香炉山为营地聚众反抗,故香炉山也是苗族人民缅怀先祖、抗击外敌和憧憬自由幸福的圣山。这里是苗民过传统民族节日的圣地。他们在山下龙头江过“龙船节”,在山腰过“爬坡节”,均是苗家很具特色的节会。但在香炉山,最古老、最盛大的苗家节日首推“吃牯脏”。
“吃牯脏”,也称“吃牯藏”、“刺牛”、“鼓社祭”、“翻鼓节”、“踩鼓节”,是黔地苗族最隆重的祭祖仪式。苗族的古老信仰,认为用大牯牛的皮制成的大鼓,是祖先亡灵所居的地方,为一个血缘家族的纽带和象征,这血缘家族历史上称“合款”或“门款”,有“款约”对内维持本族社会秩序,对外对付敌人侵犯。“吃牯脏”是远古苗民祖先崇拜留传下来的一种久远的祭祖仪礼。
“吃牯脏”古节包含着斗牛、宰牛祭祖、用牛皮制鼓、祭鼓等一系列离不开牛的宗教礼仪。
祭祀祖宗用的神圣的牛皮大鼓,鼓身用整段捕木凿空而成,而后在楠木的两端蒙上牯牛皮,就成为供族人祭祀的神鼓。这种神秘的大鼓在苗乡分双鼓和单鼓两种。双鼓由大小相同的两只鼓组成,鼓身长170厘米,直径30厘米,是祖辈传下来的,平时放在久婚无子人家中。据说供奉双鼓,可使无子者得子,子孙繁衍不绝,因此求子者争相存放本族双鼓。单鼓为单只,比双鼓略为短小,祭祀时现制造现使用,鼓祭结束后,送藏山间岩洞,不再取用,任其腐烂。
转载请注明:搜梦网 » » 凯里苗族祭祖仪式:吃牯脏(踩鼓节、翻鼓节) » 查看详情
版权声明
原标题:
本文网址:http://www.someng.cc/article/28849.html
猜你感兴趣:
2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