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鼓子的起源历史、表演形式、节目特点

蔡钊珍 2021-01-07 132浏览

兰州鼓子的起源历史、表演形式、节目特点 兰州鼓子,是流行于兰州的地方曲艺。它最早起源于安定郡(平凉泾川)一带,后经宋代安定郡王赵德麟改进、丰富、提高,传入兰州。 兰...

兰州鼓子的起源历史、表演形式、节目特点

兰州鼓子,是流行于兰州的地方曲艺。它最早起源于安定郡(平凉泾川)一带,后经宋代安定郡王赵德麟改进、丰富、提高,传入兰州。

兰州鼓子在原径以民间曲艺的基础上,博采兰州当时流行的“平调”、“勾调”、“当调”和北京“八角鼓子”、“小铁鼓”等的优点,才形成现在的曲艺形式。

兰州鼓子通过坐唱形式,传播民间故事、历史传说、右典小说、传统戏文,间以穿插风趣评述或评论,把复杂的人物故事加以艺术渲染,紧扣听众心弦,经常把一部长篇小说分列成许多回目,说上几个月而座无虚席。

兰州鼓子有单档(1人)、双档(2人)、3人演唱之分。如遇喜庆、宴客、茶后、饭余,在农村的庭堂、院落、集镇的茶肆、酒馆,老兰州人便三五成群,聚集在一块弹唱兰州鼓子。唱到高潮时,一人唱,众人帮腔,气氛十分热闹。

兰州鼓子表演形式多样,有些段子只说不唱,有些段子则有说有唱。演唱时以三弦为主,有条件的地方还辅以扬琴、板胡、二胡、琵琶、月琴、箫、笛等。一般自弹自唱,故而讲究说、噱、弹、唱,演出时演员的手势、面风等都要给听众一种美的感受。其唱腔清雅婉转、音域宽广、表白清晰、起伏平和,能将喜、怒、哀、乐等复杂情绪表现得淋漓尽致。

兰州鼓子曲牌众多,较为著名的有悲壮的“边关调”、凄凉的“北宫调”、抒情的“石榴花”、宛转的“倒推浆”、忧郁的“罗江怨”、悲伤的“叠断桥”、喜悦的“金钱调”、轻快的“慢诉”、紧张的“紧诉”,真是千啼百啭,各尽其妙。

兰州鼓子的传统节目有《莺莺酬简》、《独占花魁》、《宝钗扑蝶》、《小尼姑下山》、《木兰从军》等。

相关阅读

  • 和数字有关的对联(楹联、对子)有哪些
  • 楹联(对联、对子)习俗:起源由来、传承历史、寓意传说
  • 皮影戏(影子戏、灯影戏):发展历史、制作技艺、文化内涵、艺术特色
  • 楹联(对联、对子)为什么一定要对仗
  • 为什么春节要贴春联(门对子):起源由来、传承历史
  • 楹联(对联、对子)有哪些文字奥妙
  • 兰州雕刻葫芦与卵石雕的起源历史与艺术特色
  • 朝鲜族长鼓舞(杖鼓舞):起源由来、风格特点、文化内涵
  • 睢宁落子舞:起源由来、风格特点、文化内涵
  • 梆鼓秧歌:起源由来、风格特点、文化内涵
  • 版权声明

    原标题:
    本文网址:http://www.someng.cc/article/28745.html
    猜你感兴趣:

    2条评论
    编辑推荐
    专题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