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风筝(纸鸢):发展历史、制作技艺、文化内涵、艺术特色

孙香金 2021-01-09 929浏览

风筝是在竹篾等骨架上糊上纸或绢,拉着系在上面的长线,趁着风势可以放上天空,是一种深受小朋友们喜爱的传统玩具。由古代汉族劳动人民发明于东周春秋时期,至今已2000多年。...

风筝是在竹篾等骨架上糊上纸或绢,拉着系在上面的长线,趁着风势可以放上天空,是一种深受小朋友们喜爱的传统玩具。由古代汉族劳动人民发明于东周春秋时期,至今已2000多年。

相传“墨子为木鹞,三年而成,飞一日而败”,即墨翟以木头制成木鸟,研制三年才制作而成,但是只飞了一天就坏了。这是人类最早的风筝起源,后来鲁班用竹子,改进墨翟的风筝材质,更演进成今日的多线风筝。直至东汉期间,蔡伦改进造纸术后,坊间才开始以纸做风筝,称为“纸鸢”。

南北朝时,风筝开始成为传递信息的工具;从隋唐开始,由于造纸业的发达,民间开始用纸来裱糊风筝;到了宋代,放风筝成为人们喜爱的户外活动。北宋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苏汉臣的《百子图》里都有放风筝的生动景象。公元1600年,东方的风筝(菱形)传到了欧洲。

普通风筝的做法一般是采用竹子做骨架,纸做肉,其他复合材料包括丝绢、尼龙布、塑料膜或竹篾、纱纸条、马拉纸等。纸和丝绢为一般传统风筝的制作材料,着色鲜艳亮丽,更能体现中国风筝的魅力;但是纸易破,丝绢贵,而现代科学的产物——尼龙布和塑料膜,成了制造风筝的新材料。

竹子是制作风筝骨架的主要材料,可选取壁厚3-5厘米的竹子削成竹片,利用竹片的韧性做风筝的骨架。风筝的骨架可根据个人爱好来编制,如蜻蜓状、蝴蝶状等。

纸是蒙糊风筝的主要材料,以质薄纤维长而均匀,富有韧性,耐湿耐冲击,色泽白而洁者为佳。把纸糊在骨架上,再系上线,风筝就做好了。

但是要注意的是,风筝的尾巴是平衡风筝的主要工具,当风筝乘风而上时,如果一方较重,风筝就会偏向这方,而尾巴最好比较长,因为越长就会有一个重量令风筝头部升起,使全身受风,平衡了斜的一方。风筝的丝线可以用牛皮线、棉线、玻璃线等,线辘可分圆线辘及排辘,将线扎在风筝上,要成一斜角。

相关阅读

  • 中国彩陶的起源与发展历史:彩陶文化、艺术价值
  • 中国比较大的琉璃塔在哪里、在何处
  • 中国结:发展历史、制作技艺、文化内涵、艺术价值
  • 中国武术拜师:仪式流程、哪些讲究、程序规矩
  • 中国青铜工艺:发展历史、制作技艺、工艺特点、艺术价值
  • 中国武术的起源与发展历史:文化内涵
  • 中国武术为什么要尚武崇德:什么意思、文化内涵
  • 中国灯笼(灯彩):发展历史、制作技艺、文化内涵、艺术特色
  • 为什么说武术是中国文化的精粹
  • 中国十八般兵器演变为十八般武艺的历史
  • 版权声明

    原标题:
    本文网址:http://www.someng.cc/minsuwenhua/minsujinji/28923.html
    猜你感兴趣:

    2条评论
    编辑推荐
    专题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