彝族火把节在我国彝族、白族等少数民族中,有这样一句俗语:“春节是吃,火把节是玩。” 每到农历六月二十四日,火把节便开始了,火把节要进行三天。过火把节时,到了夜晚,人...
彝族火把节在我国彝族、白族等少数民族中,有这样一句俗语:“春节是吃,火把节是玩。”
每到农历六月二十四日,火把节便开始了,火把节要进行三天。过火把节时,到了夜晚,人们手举火把,在村寨田野间游动,他们互相追逐嬉戏,气氛十分热烈。
每年火把节,彝族和白族人民家家户户都在门前竖一个火把,他们用三四丈长的挺拔的苍松或翠柏,然后用一堆松枝和干柴把苍松或翠柏围成一个巨大的宝塔形,宝塔的顶端再插上一节翠木,将一串串红花、白饼、海棠等物挂在翠木上,有的还用彩绳系着一些小水果,缀在火把周围,当地的人们把这个松塔叫做松明楼。
到了晚上,男女老少都聚集到自己做的松明楼前,把树塔点燃起来,顿时,火光冲天,燃烧声、锣鼓声、欢呼声响成一片,几乎要把山寨掀起。接着,人们伴着火光,手举小火把,来到了村头、寨边,整个山寨在熊熊的火光映照下,如同白昼。
火把节里,还有泼火的举动,人们用掺着松香的面粉猛地洒向火把,只听嘭的一声,手持火把的人脚前身后就会闪放金星,犹如燃放焰火。而洒松香面的人早已“逃”走,只丢下一串串笑声。被洒的人追逐上去,也掏出一把松香面向对方火把上抛洒,互相泼火。一团团的焰火四溅,真像是天上的星星落到了山寨、村野。
在欢快的火把节里,彝族男女的服装色彩格外鲜艳。男子身穿绣花的右开襟短衣,下身穿一条像长裙一样的宽裤脚长裤,头顶上留着一绺儿头发,叫做“天菩萨”。右耳戴黄色或红色耳珠,用青布或蓝布缠头,并在左前额处扎成锥形的“英雄结”,以此表示自己英武。女子则穿镶边绣花上衣和五彩缤纷的“百褶裙”,戴耳环,领口上别着银排花,头顶一块花布,身披着像披风一样的“擦尔瓦”。男女服饰都极有民族特色。
相关阅读
转载请注明:搜梦网 » » 彝族火把节习俗:起源由来、传承历史、寓意传说 » 查看详情
版权声明
原标题:
本文网址:http://www.someng.cc/article/28917.html
猜你感兴趣:
2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