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 | 三书 01 一阵凉风把他吹向天边 《天末怀李白》 (唐)杜甫 凉风起天末,君子意如何? 鸿雁几时到?江湖秋水多。 文章憎命达,魑魅喜人过。 应共冤魂语,投诗赠汨罗。 公元...
撰文 | 三书
01
一阵凉风把他吹向天边
《天末怀李白》
(唐)杜甫
凉风起天末,君子意如何?
鸿雁几时到?江湖秋水多。
文章憎命达,魑魅喜人过。
应共冤魂语,投诗赠汨罗。
公元759年,已是秋天,杜甫和家人客居秦州。说好听点叫弃官远游,实际情况是走投无路。秦州即今之甘肃天水,即使在今天,感觉仍是个很远的地方,在唐代,那里作为边塞,更加荒僻。
一阵凉风,把他吹得更远,吹向塞外之外,吹向天边。风中的凉意,倏尔带来李白,他问:“凉风起天末,君子意如何?”没有音讯,只有风声。多年前同游梁宋再别东鲁,记忆已如隔世,风把一切吹散,吹得远而又远。
风让想要落脚的人,继续漂泊。凉风中兀立,他喃喃寄语:“鸿雁几时到?”什么时候才能收到一封信?哪怕只有寥寥几个字,为此,杜甫等了很多个秋天。
他已听说李白在流放夜郎途中遇赦放还,此时大概在湖南潇湘一带。人生在世,路途多风波,“江湖秋水多”,江湖已是凶险,而秋水更深。一个人蜡烛般在风中独行,或如一块薄木板,漂浮在寰宇之水面。
“文章憎命达”,不可以“薄命遭忌”囫囵释之,此中有写作的大神秘,有天机存焉。发奋著书,文章憎命达,诗穷而后工……司马迁,杜甫,欧阳修,古代作家们已觉察到这是一种宿命。命达之人不是不能成为作家,但少之又少,所谓人生不幸诗家幸,也许生活的踉跄正是诗歌的踉跄。
法国大作家福楼拜说过,艺术广大已极,足以占有一个人。文章憎命达,就是说,诗和艺术不叫你过普通人的日子,不允许你太安逸,它要你交出全部,而且很可能生前没有任何回报,除了那些瞬间的狂喜。杜甫如果命达,如果没有一生坎坷,又哪来这许多好诗,汉语文学中又哪有这样的杜甫。
“魑魅喜人过”,这话可要当心。魑魅魍魉,原指山神鬼怪,喜伺人过失。杜甫同情李白的遭遇,此时设想其处境,忌才喜过的,有非人的魑魅,也许还有某些人,他们比鬼怪还坏。
末两句无可奈何,“应共冤魂语,投诗赠汨罗”,与屈原冤魂共语,亦为太白招魂也。李白因永王璘事获罪而流夜郎,杜甫相信他是被冤枉的。此时李白遇赦放还,回到湖南,应该在汨罗江边,投诗以吊屈原,他们实在同病相怜。不说“吊”,而用“赠”,似乎屈原并没有死,他的冤魂仍活在我们中间。
杜甫厚朴的性情,以及他对李白的殷忧,皆渗透于诗中的每个字。字句之外,更有多少生死怅望,为李白,也为他自己,有多少泪水无家可归,但也只能随风而逝。
南宋 梁楷《李白行吟图》
02
故人入我梦
《梦李白·其一》
(唐)杜甫
死别已吞声,生别常恻恻。
江南瘴疠地,逐客无消息。
故人入我梦,明我长相忆。
恐非平生魂,路远不可测。
魂来枫林青,魂返关塞黑。
君今在罗网,何以有羽翼?
落月满屋梁,犹疑照颜色。
水深波浪阔,无使蛟龙得。
杜甫诗中这个梦,感觉如此明晰真实,让我想起我的一个梦,梦见爷爷,十年过去,梦中情景仍历历在目。我和爷爷并不熟,他生活在另一个省,我们总共只见过三四次。考上大学那年,父亲写信回老家,收到三千元汇款,以为是大伯的心意,后来才得知那是爷爷多年攒下的钱。爷爷去世后不到一个月,我并没有想他,不期然地,他入我梦中。好像在一道山涧边,树木苍翠,溪水潺潺,我们并肩缓步,走了很久,爷爷一路上笑意盈盈。忽至某集市,土路两旁搭着货摊,爷爷叫我留在这里,说着他就走了。我望着他的背影到前方路口,一转就不见了。烈日下,人群熙攘,尘土飞扬,我忽然明白:爷爷不会再回来!猛醒,残月在天,爷爷的笑眼犹在目前。爷爷在世时,我没觉得他活在我的世界;爷爷去世时,我没能回去参加葬礼,也没觉得失去他。梦醒之后,才感到爷爷的真实,他是特意来梦中与我辞别,而这一别,或许就是永别。
杜甫做这个梦的时间,比《天末怀李白》要早,他也在秦州,因为僻远,消息阻隔,当时还不知道李白在半年前已经遇赦。也许是心灵感应,就像他在诗中写:“故人入我梦,明我长相忆”,李白知道他一直在忧虑自己,所以特来梦中告知。果然没几天,杜甫就听到放还的消息。
“死别已吞声,生别常恻恻”,谁都会被这样的诗句击中,因为它说出了普世的真理。死别,无论什么声音,华彩的,凄厉的,全都嘎然而止,只剩下沉默,永久的沉默。生别,也许还不死心,还抱有相见或重来的希望,天时人事却日渐渺茫,希望之虚妄如同绝望,而毕竟人还活着,所以绝望之虚妄又如希望,如此纠结,怎能不常恻恻?
转载请注明:搜梦网 » » 梦见书中的字意味着什么 » 查看详情
版权声明
原标题:
本文网址:http://www.someng.cc/article/34786.html
猜你感兴趣:
2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