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古代东北地区的少数民族

宋忱馨 2021-01-11 1166浏览

我国古代东北地区的少数民族 我国东北地区(指辽、吉、黑三省,在这儿将内蒙古自治区也归入)各族的先祖,早在远古时就劳作、繁衍于这片富饶的土地上,并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

我国古代东北地区的少数民族

我国东北地区(指辽、吉、黑三省,在这儿将内蒙古自治区也归入)各族的先祖,早在远古时就劳作、繁衍于这片富饶的土地上,并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发展做出了自己的贡献。按宋蜀华、陈克进主编的《中国民族概论》说,我国古代东北地区的少数民族发展的脉络和轨迹分为三大系统,一是肃慎系统:肃慎、挹娄、勿吉、靺鞨、女真、满洲以及明清时东北诸族(如赫哲、鄂温克、鄂伦春、达斡尔、锡伯等);二是秽貊系统:秽貊、沃沮、夫余、高句丽;三是东胡系统:乌桓、朝鲜、柔然、室韦、契丹、奚、蒙古。上述三大系统,大体属于渔猎、游牧、农耕文化。

从该地区出土的旧石器晚期至新石器时代的人类化石和文化遗存可以看到,该地区早在民族形成以前,就已有远古人类的活动。战国时期,北方主要有东胡、匈奴、林胡、楼烦、襜褴、肃慎等族。其中以匈奴和东胡为主体,二者是较早出现于今东北地区靠近内蒙古的两大部落集团,作为相邻的两大族系,彼此在经济、文化方面均有影响。秦汉时,居住在东北地区的少数民族主要有夫余、肃慎、挹娄、高句丽、乌桓、鲜卑、沃沮、秽貊、朝鲜等。魏晋南北朝时期,是我国许多民族迁徙融合时期。北方的匈奴、鲜卑、乌桓、氐、羌等族先后内迁,与汉族杂居,并与汉族逐渐融合,故到隋唐时曾活跃于北方的匈奴、羯、鲜卑、乌桓等就基本消失了。

隋唐时,生活在东北地区的民族集团主要有:分布于西南部的契丹和奚;分布于今黑龙江上游两岸及额尔古纳河、嫩江一带的室韦;处于东北和东部的靺鞨以及分布于今鸭绿江以东以西地区的高句丽。

至元代,契丹、女真、蒙古等族居于松花江、黑龙江流域,居于辽河流域的契丹人一部分已融于汉、女真之中了。

相关阅读

  • 阿昌族的民族名称:与我国古氐羌人有渊源上的联系
  • 布朗族的民族名称和命名制度:与我国西南古代百濮有渊源关系
  • 白族的民族名称和命名制度:与我国古氐羌人有着渊源关系
  • 我国古代西北地区的少数民族
  • 我国古代西南地区的少数民族
  • 什么是谥号:古代谥号分为美谥、平谥、恶谥、悯谥
  • 中国古代官员是终身制的吗
  • 我国少数民族的主要分布概况
  • 我国古代中东南地区的少数民族
  • 中国古代家族制度的演变发展历史
  • 转载请注明:搜梦网 » » 我国古代东北地区的少数民族 » 查看详情

    版权声明

    原标题:
    本文网址:http://www.someng.cc/article/29247.html
    猜你感兴趣:

    继续浏览有关 我国古代东北地区的少数民族 的文章
    2条评论
    编辑推荐
    专题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