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核、杏核、橄榄核雕刻:发展历史、制作技艺、工艺特点、艺术价值

谢焕菡 2021-01-11 1430浏览

核雕是中国汉族民间微型雕刻工艺,主要指以桃核、杏核、橄榄核等果核及核桃雕刻成工艺品,已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民间多以桃核雕刻,穿孔系挂在身上作为“...

核雕是中国汉族民间微型雕刻工艺,主要指以桃核、杏核、橄榄核等果核及核桃雕刻成工艺品,已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民间多以桃核雕刻,穿孔系挂在身上作为“辟邪”之用。有制成佩件、扇坠、串珠等为文人清玩。其艺术特点是在较小的果核上表现出复杂的题材,雕刻手法也细致入微。所刻有诗文或渔家乐、百花篮、罗汉等题材。江苏苏州和扬州、山东潍坊、广东等地均有核雕,较有特色。

橄榄核、核桃、杏核、桃核皆为品尝鲜果后的弃物。可是核雕却能化腐朽为神奇之工艺品。凡核或椭圆或扁圆,又以山核桃最为皱脊错综诡杂,因此核雕的造型布局皆比平面雕刻艰难十倍。

我国南方的微雕工艺一向有特色,特别在江浙地区,传统手艺一直注重精巧雅致,微中见宏,尺幅之间展示大千世界以及人生种种情趣天地。在各式各样的工艺巧作中,一种用果核雕刻的艺术可谓在中国工艺的艺术长河中独树一帜。桃核、杏核雕刻和橄榄核雕刻是一个颇有特色的品种,其作品的构思和雕刻都达到了极高的工艺水平和艺术境界,被人称作是“微雕神技,艺术奇葩”。明、清两代这种核雕的微雕艺术堪称一绝,当时江浙一带官宦商贾中流行玩赏竹木牙雕等古玩奇珍,精湛而玲珑的核雕艺术品就是当时人们搜罗的热门之一。

当今的核雕品种、花色更加丰富多彩,其表现形式可分为三个系列。

一是珠串式,即把多个核雕穿成一串,多为十八罗汉头像,各种祥兽,群仙聚会等;二是坠件式,即以单粒核雕为主,配以红线,可挂在颈项或腰间佩带,也可挂在衣服、折扇上,坠件表现形式丰富,人物有仕女、观音等,还有花鸟、龙凤、山水植物等;三是摆件式,即将核雕镶嵌在象牙或红木底座上,供人玩赏,尤其是核舟,更以巧夺天工而名震四方。

相关阅读

  • 满汉全席风俗的起源、由来历史:什么意思
  • 少林武术禅拳双修:什么意思、禅武合一
  • 回族鱼尾剑 :起源由来、传说历史
  • 南通蓝印花布(药斑布、浇花布):发展历史、制作技艺、工艺特点、艺术价值
  • 琉璃咯嘣:发展历史、制作技艺、工艺特点、艺术价值
  • 宜兴手工紫砂陶:发展历史、制作技艺、工艺特点、艺术价值
  • 冠县郎庄面塑(面老虎):发展历史、制作技艺、工艺特点、艺术价值
  • 中国彩陶的起源与发展历史:彩陶文化、艺术价值
  • 和数字有关的对联(楹联、对子)有哪些
  • 古代的阁、厢、殿、观、阙有什么区别
  • 版权声明

    原标题:
    本文网址:http://www.someng.cc/article/29243.html
    猜你感兴趣:

    2条评论
    编辑推荐
    专题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