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祜族(苦聪人)的起源、民族名称和命名制度

杨玺雅 2021-01-11 1242浏览

拉祜族(苦聪人)的起源、民族名称和命名制度 拉祜族的族源,应与我国古氐羌人有渊源关系。自称“拉祜”,“拉”是“老虎”,“祜”意为“在火边把肉烤到发香程度”,合起来就...

拉祜族(苦聪人)的起源、民族名称和命名制度

拉祜族的族源,应与我国古氐羌人有渊源关系。自称“拉祜”,“拉”是“老虎”,“祜”意为“在火边把肉烤到发香程度”,合起来就是“用一种特殊的方法吃虎肉”,故又被称为“猎虎的民族”。其中又有“拉祜纳”、“拉祜西”、“拉祜普”的不同自称,“纳”意“黑”,“西”意“黄”,“普”意“白”,自称“拉祜纳”的又有自称“哥搓”或“郭抽”。汉称“拉祜”,又分别称“黑拉祜”或“大拉祜”、“黄拉祜”、“白拉祜”。历史上称为“锅锉蛮”、“倮黑”,也有称“苦聪”、“果葱”、“古宗”、“苦葱”等。解放后,统称为“拉祜”。

“苦聪人”自称“戈搓”、“拉祜”或“拉祜西”。汉称“苦聪”、“黑苦聪”、“黄苦聪”。历史上曾称为“果葱”、“苦葱”、“苦宗”、“小古宗”等。现统称为“拉祜”。

在命名制度上,澜沧等拉祜族地区有自己的特点:一般孩子出生后不久即命名,男女名字均两个音节,第一个音节为性别字,第二个音节为名字;男的性别字为“扎”,女的性别字为“娜”。第二个音节的名字,有以生日属相取名,有以生的时刻取名,有以生的月份取名,也有以花草树木取名的。

拉祜族十二属相与汉族完全相同,如鼠日为“发”,牛日为“努”、虎日为“拉”……有两位属牛的男女孩,则分别叫“扎努”、“娜努”。拉祜族把一天时刻分为天亮、日出、中午、傍晚、夜间,它们分别称“体”、“多”、“海”(或“午”)、“泊”(或“勿”)、“克”,有两位夜间生的男女孩,则分别叫“扎克”、“娜克”。以生的月份取名,情况基本同上,但拉祜族一般不用夏历三月、十月、十一月、十二月给孩子取名,因为多不吉利;以花草树木取名,通常只取第一个音节,如樱桃叫“布尼”,则分别叫“扎布”、“娜布”。此外,还有以孩子相貌和长者愿望取名的。

相关阅读

  • 《法外枭雄:滚石城》第5波更新惊喜揭晓,欢度PG游戏风格的万胜狂欢夜!
  • 布朗族的社会民俗:家庭婚姻、丧葬习俗
  • 保安族的丧葬习俗:实行土葬
  • 元明时期的屯田与移民政策
  • 黎族传统的社会组织:合亩制组织
  • 苗族饮食特色:丰富的饮食文化
  • 锡伯族杭西的习俗:什么是鱼清明和瓜清明
  • 柯尔克孜族的语言文字:属于阿尔泰语系突厥语族恰普恰克语支
  • 畲族(山哈)悠久的编织历史:畲族文化的代表符号
  • 普米族的民族名称与起源历史
  • 版权声明

    原标题:
    本文网址:http://www.someng.cc/article/29244.html
    猜你感兴趣:

    2条评论
    编辑推荐
    专题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