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北窑洞民居(靠崖式、下沉式、独立式):布局特色、建筑特点

孙馨韵 2021-01-11 135浏览

陕北窑洞民居(靠崖式、下沉式、独立式):布局特色、建筑特点 窑洞,是中国北方黄土高原上特有的民居形式,中华民族的祖先就是在窑洞中生存、繁衍和壮大起来的。 窑洞一般修...

陕北窑洞民居(靠崖式、下沉式、独立式):布局特色、建筑特点

窑洞,是中国北方黄土高原上特有的民居形式,中华民族的祖先就是在窑洞中生存、繁衍和壮大起来的。

窑洞一般修在朝南的向阳的山坡上,背靠着山,面朝开阔地带,少有树木遮挡,十分适宜居住生活。一院窑洞一般修三孔或五孔,中窑为正窑,有的分前后窑,有的一进三开,从外面看四孔要各开门户,走到里面可以发现它们有隧道式小门互通顶部呈半圆形,这样窑洞就会空间增大。

窑洞一般窑壁用石灰涂抹,显得白晃晃的,干爽亮堂。窑洞内一侧有锅和灶台,在炕的一头都连着灶台,由于灶火的烟道通过炕底,冬天炕上很暖和。炕周围的三面墙上一般贴着一些绘有图案的纸或拼贴的画,陕北人将其称为“炕围子”。

“炕围子”是一种实用性的装饰,它们可以避免炕上的被褥与粗糙的墙壁直接接触摩擦,还可以保持清洁。为了美化居室,不少人家在炕围子上作画。这就是在陕北具有悠久历史的民间艺术——炕围画。

陕北窑洞的窗户比较讲究,窗户分天窗、斜窗、炕窗、门窗四大部分,都有剪纸装饰。它们根据窗户的格局,把窗花布置得美观而又得体。窗花贴在窗外,从外看颜色鲜艳,内观则明快舒坦,从而产生一种独特的光、色、调相融合的形式美。窗格疏朗,阳光可以自由地透进来。

窑洞深达一二百米,极难渗水,直立性很强的黄土,为窑洞提供了很好的发展前提。同时,气候干燥少雨、冬季寒冷、木材较少等自然状况,也为冬暖夏凉、十分经济、不需木材的窑洞,创造了发展和延续的契机。由于自然环境、地貌特征和地方风土的影响,窑洞形成各式各样的形式。但从建筑的布局结构形式上划分可归纳为靠崖式、下沉式和独立式三种形式。

相关阅读

  • 俄罗斯族的经济民俗:服装、饮食、民居
  • 乌孜别克族的居住环境:民居特点
  • 锡伯族的居住环境:民居特点
  • 大理白族传统民居的布局与结构
  • 陕北的放社习俗:起源由来、寓意意义
  • 大理白族民居:布局特色、建筑特点
  • 鄂西土家族的吊脚楼民居:布局特色、建筑特点
  • 水乡江南民居:布局特色、建筑特点
  • 壮族的干栏民居:布局特色、建筑特点
  • 永定客家土楼民居:布局特色、建筑特点
  • 版权声明

    原标题:
    本文网址:http://www.someng.cc/article/29225.html
    猜你感兴趣:

    2条评论
    专题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