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督教在欧洲的发展演变:起源立足、两次分裂、大合一

杨钟扬 2021-01-11 126浏览

基督教在欧洲的发展演变:起源立足、两次分裂、大合一 起源 原本是犹太教中的一派,由出生于以色列伯利恒的耶稣创建。基督教创生之初,耶稣被视为异端,基督教被视为外道;随...

基督教在欧洲的发展演变:起源立足、两次分裂、大合一

起源

原本是犹太教中的一派,由出生于以色列伯利恒的耶稣创建。基督教创生之初,耶稣被视为异端,基督教被视为外道;随着教会人数的大规模增加,信众从犹太人扩散至其他民族,并传至古希腊罗马地区,引起犹太教和罗马政府的恐慌,并于1世纪60年代起,对基督教进行疯狂镇压。在这一阶段,遭遇各种迫害而殉道的基督教徒数不胜数,其中不乏主教。可以说,基督教的发展初期,经历了十分险恶的环境。

立足

基督教以“异端”而遭遇疯狂迫害的情况持续到4世纪末。彼时,随着信徒们不遗余力地四处传教,信众所覆盖的阶层之广、人数之多,全然到了无法镇压的地步;同时,罗马统治者也看到利用基督教维护其统治的可能性,于是,统治者先是禁令对基督教的排斥和对基督教徒的迫害,再是定基督教为帝国唯一合法的国教。至此,基督教在欧洲正式以合法的姿态立足。

全盛时代

基督教自4世纪末被定为国教之后,因为拥有了合法的地位,便获得了大规模的发展。公元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后,日耳曼人开始在废墟上安家。日耳曼人本属蛮族,迅速被基督教纳入其信仰体系之下。这无疑是基督教扩张史上最为浓重的一笔。整个中世纪,基督教在欧洲占据了绝对的统治地位,并辐射影响周围地区。

两次分裂

基督教在欧洲的发展史上,经历了两次分裂,从而奠定了如今基督教三个教派的鼎足而立的基础:普世的“公教”天主教、正统的东正教以及新教。第一次分裂是在11世纪中期,彼时,随着基督教发展至鼎盛时期,教派内的斗争也暗暗滋长起来。最终,以1054年东西两大教派分立,而形成天主教与东正教对峙的局面。第二次分裂是16世纪的宗教改革,新教从天主教中分立出来。

相关阅读

  • 白族背婚风俗是怎样的
  • 白族地区的佛教、道教、天主教、基督教
  • 阿昌族的信仰民俗:小乘佛教
  • 高山族的禁忌:在生产生活方面的禁忌较多
  • 白族生产生活中的禁忌
  • 独龙族的信仰民俗:原始宗教和巫师、基督教
  • 回族的教派:属于伊斯兰教逊尼派,在教法学上属哈乃非派
  • 拉祜族(苦聪人)与佛教、天主教、基督教
  • 傈僳族地区的天主教和基督教
  • 佤族信仰佛教和基督教的历史
  • 版权声明

    原标题:
    本文网址:http://www.someng.cc/article/29216.html
    猜你感兴趣:

    2条评论
    专题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