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雕刻葫芦与卵石雕的起源历史与艺术特色

杨宜苏 2021-01-08 164浏览

兰州雕刻葫芦与卵石雕的起源历史与艺术特色 刻葫芦又称雕刻葫芦,它是在兰州特产的小如鸡蛋,大似人拳,皮质细腻,色泽黄白,外形椭圆的葫芦上,雕形塑物,刻意摹神的玩赏工艺...

兰州雕刻葫芦与卵石雕的起源历史与艺术特色

刻葫芦又称雕刻葫芦,它是在兰州特产的小如鸡蛋,大似人拳,皮质细腻,色泽黄白,外形椭圆的葫芦上,雕形塑物,刻意摹神的玩赏工艺品。

刻葫芦始于清光绪年间,最早只在葫芦上刻一些花、草、鸟、兽、名胜古迹、人物脸谱,在街头巷尾出售,供儿童赏玩。后来张广建任督甘肃期间,刻葫芦成为官府送礼之物。到1920年,兰州有一名叫李文斋的秀才,由于贫困以刻葫芦为生。李文斋集书画诗文之才,将“竹林七贤”、“十八罗汉”、“兰亭集序”、“赤壁赋”等历史故事和神话传说刻上葫芦,在形似的基础上侧重神似,从而享誉国内外,有“绝技”之称。1940年,又有一位艺人阮光宇,在继承前人成就的基础上,把“西厢记”、“红楼梦”等作品中的人物,刻在葫芦上,并配以诗词文字、风景山水,使刻葫芦工艺更臻完美。

如今,刻葫芦的名家是阮光宇之子阮文辉,他继承父业,博采群艺,将雕刻工艺分为“描写”与“雕刻”两种,使刻葫芦工艺又达到了一种出神入化的高深境界。如一枚“儿童游戏图”,在直径约4.3厘米的桃形葫芦上,刻有150个顽童,神情姿态,各不相同。“唐诗204首”,是在一枚直径约5厘米的宫灯形葫芦上,刻有204首唐诗,字迹清晰、秀丽工整、干净匀称、风采照人。“敦煌飞天”,是在直径5厘米左右的葫芦上,刻有120位飞天,有的吹笛、有的抱筝、有的反弹琵琶,就连飞舞的飘带和摆动的纤手也历历在目。另外3枚直径仅1厘米的葫芦上,分别刻有“唐诗桃园行”、“赤壁夜游图”、“饮中八仙歌”。阮文辉这4套6枚刻葫芦,已被轻工业部定为国家级珍品,由中国艺术博物馆收藏。

在兰州黄河边,有晶莹绚丽的卵石。有人用其点缀花草,有人用其堆砌假山,有人用其巧布盆景。然而,用其雕刻工艺品,却是艺人们近年的新创造。

相关阅读

  • 犀牛角雕刻:发展历史、制作技艺、工艺特点、艺术价值
  • 莱西葫芦雕刻:发展历史、制作技艺、工艺特点、艺术价值
  • 桃核、杏核、橄榄核雕刻:发展历史、制作技艺、工艺特点、艺术价值
  • 葫芦器(匏器):发展历史、制作技艺、工艺特点、艺术价值
  • 高州缅茄雕刻:发展历史、制作技艺、工艺特点、艺术价值
  • 兰州鼓子的起源历史、表演形式、节目特点
  • 兰州太平鼓的起源历史与表演形式
  • 版权声明

    原标题:
    本文网址:http://www.someng.cc/article/28871.html
    猜你感兴趣:

    2条评论
    编辑推荐
    专题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