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太平鼓的起源历史与表演形式

孙芊艺 2021-01-07 211浏览

兰州太平鼓的起源历史与表演形式 兰州太平鼓,是兰州农民的一种鼓乐舞蹈,气势雄浑、豪犷威风、热烈欢快,充分显示了兰州人民豪爽坦荡的性格,曾多次参加过北京的大型活动。...

兰州太平鼓的起源历史与表演形式

兰州太平鼓,是兰州农民的一种鼓乐舞蹈,气势雄浑、豪犷威风、热烈欢快,充分显示了兰州人民豪爽坦荡的性格,曾多次参加过北京的大型活动。

太平鼓鼓身长70~75厘米,鼓面直径45~50厘米,鼓重19~22公斤。

鼓身彩绘“二龙戏珠”、“狮子滚绣球”、“荷花莲子”,还有一色的红鼓。

鼓面绘“太极八卦图”。鼓手服饰分为4种:第1种是黑罗帽,耳边插一朵大红英雄花,额头中间有一小圆镜。上穿红褂子、下穿黑灯笼裤、足登白麻鞋(鞋头缀大红缨子)、腰系黑布长腰带,前面缩一个花结,尤如舞台上的武松;第2种打扮,鼓手头扎白头巾、身穿白对襟衫、外罩黑背心、下穿黑灯笼裤,系红腰带打一个花结、足蹬白布袜、黑布鞋、戴黑墨镜,显得潇酒;

第3种装扮,头戴罗锅帽(帽顶缀朵大红缨子)、黑衣、黑裤(上衣正中有一排白纽扣)、系黑布腰带打一个花结、足着白袜、黑鞋,显得粗犷;第4种打扮,头戴黑圆帽、一身大红服装、腰系黑腰带(中间打花结)、白袜、黑鞋,显得豪放。

表演队形有两种:一种是由数十名或数百名鼓手排成两行,中间用3米长的压鼓杆指挥,前后锣、钹,队列前的领头鼓比其它鼓大一倍;另一种队伍排成3行,锣、铱放在中间一行。两种队形头锣都在前边,由大钹指挥鼓队,指挥杆压节奏。

太平鼓在流传过程中,经民间艺人的加工演练,形成了低鼓、中鼓、高山鼓、对打鼓、高鼓等六种打法。表演时,随着指挥杆的指挥,忽而跳鼓,拉红拳架子;忽而燕子吸泥,白马分鬃;忽而鹞子翻身,开弓射雁;鼓声忽而如响雷惊炸,忽而又柔凤相吻。

兰州太平鼓相传源于元末明初。相传,朱元璋派大将徐达西征时,兰州附近的王保保城久攻不下。适逢元霄佳节来临,有人向徐达献计制做长筒鼓,内藏兵器,令军士装扮成社火队进城堡,结果里应外合,一举攻克。于是将这种长筒鼓命名为“兰州太平鼓”,寓江山统一,天下太平之意。从此,太平鼓就成为每年春节闹社火的民俗活动,流传至今。

相关阅读

  • 兰州雕刻葫芦与卵石雕的起源历史与艺术特色
  • 朝鲜族长鼓舞(杖鼓舞):起源由来、风格特点、文化内涵
  • 兰州鼓子的起源历史、表演形式、节目特点
  • 梆鼓秧歌:起源由来、风格特点、文化内涵
  • 西双版纳傣族的象鼓舞
  • 转载请注明:搜梦网 » » 兰州太平鼓的起源历史与表演形式 » 查看详情

    版权声明

    原标题:
    本文网址:http://www.someng.cc/article/28624.html
    猜你感兴趣:

    继续浏览有关 兰州太平鼓的起源历史与表演形式 的文章
    2条评论
    编辑推荐
    专题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