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度农民成民俗收藏“达人”

搜梦网 2019-01-16 977浏览

□ 本报记者 肖芳 本报通讯员 李永强 说徐宝堂是民俗收藏“达人”一点都不为过:30年来,他收藏的各种民俗古董超过1万件,还自己出资建了一座占地2亩多的民俗博物馆。 今年45岁的徐...


  如今,徐宝堂的博物馆每逢周六、周日以及张戈庄镇大集,都免费对外开放,他自己则担任解说员。自博物馆开放以来,已累计接待参观者1000多人次。

  □ 本报记者 肖芳 本报通讯员 李永强
  尽管终年为生计奔波,但这30年来,徐宝堂收藏各种“宝贝”的兴趣却有增无减。徐宝堂说,他收购古董的途径主要有两个,一是通过古董收购商转手买进,二是利用日常走街串巷的机会,到村民家里去淘宝。就这样,一件件沉睡在民间的宝物,被他淘到手中。
  今年45岁的徐宝堂,是平度市白沙河街道矫家疃村人。他虽然只有小学文化,却从小迷恋收藏各种稀有物件。
  徐宝堂说,他的这一喜好深受祖父的影响。祖父年轻时家境殷实,家中常有各种精美藏品。徐宝堂还记得自己年幼时,祖父常常拿出家中宝物把玩,而这些东西在寻常百姓家并不多见,让他长了不少见识。后来祖父家道中落,生活清苦,有一次为了换钱买粮,祖父不得不将30本一套的《地理大全》卖掉,甚是可惜。
  在收藏过程中,徐宝堂不但系统学习了文物鉴别知识,还对每件宝物的来源进行了详细记载,并留心搜集与之相关的故事传说,让每件物品都灵动起来、鲜活起来。其中,徐宝堂于上世纪80年代获得的一份拓片,是位于平度天柱山、镌刻于北魏年间的《郑文公碑》的拓片,如今已经成为稀世珍品。
  经过四处选址,他最终租用了张戈庄镇驻地一处1000多平方米的闲置院落,为自己的宝贝藏品们安了新家。他把不怕风吹雨淋的石器和年代并不久远的农具安放在院落里,其他物品全部陈列在室内博物架上。考虑到大部分藏品需要一定的温湿度,且须具备防虫、防火、防鼠等,徐宝堂还按照文物保管的要求,安装了相关设备,对藏品进行妥善保管。
  “宝贝”越来越多,家里越来越挤。今年元旦刚过,藏品颇丰的徐宝堂便萌生了建民俗博物馆的念头。
  “我收藏这些东西,不是为了卖钱,而是想让大家看看我们祖先曾经使用过的这些东西,更真实地了解我们乡村的历史和文化。”徐宝堂说。
  对文物情有独钟的徐宝堂,多年来一直奉行“只进不出”的收藏理念,先后投入资金100多万元收购藏品,却从未卖出一件藏品。对于藏品的选择,徐宝堂坚持走“大众路线”,不去刻意追求稀世珍品,而是寻觅价格适中、贴近生活的民俗物件。
  说徐宝堂是民俗收藏“达人”一点都不为过:30年来,他收藏的各种民俗古董超过1万件,还自己出资建了一座占地2亩多的民俗博物馆。
  15岁那年,徐宝堂开始跟随父亲干起了木匠,帮十里八乡的村民们打制家具,赚钱贴补家用,一干就是15年。2003年以后,由于家具行业衰落,徐宝堂开始改做装修建材生意,直到今天。
  走进宝堂民俗博物馆,藏品琳琅满目:从远古时代的古钱币、森林化石,到以后各个时期的石器、玉器、书画、碑帖,再到磨盘、推车、木制镂犁等在坊间渐渐消失的农村生产生活用品……一件件器物,见证了璀璨的中华文明,仿佛将人们带回到那些个久远的时代。

相关阅读

  • “拍着良心”坚守民俗收藏 (李玮)
  • 蒙古族民俗收藏记录草原文化
  • 乔学霖讲《艺术品及民俗收藏》
  • 中钞国鼎黄金鸳鸯锁上市 抢眼民俗收藏金市场(图)
  • 张家口桥西展示旅游纪念品民俗收藏品
  • 男子迷民俗收藏 藏品摆满四十多间地下室
  • 传承民俗文化 福建少儿体验传统“莲花灯”手工
  • 威海海洋职院开设非遗场馆传授民俗技艺
  • 水落坡镇:民俗文化节带动旅游产业发展
  • 庄浪一农民痴迷收藏20年 建起梯田人家民俗博物
  • 转载请注明:搜梦网 » » 平度农民成民俗收藏“达人” » 查看详情

    版权声明

    原标题:
    本文网址:http://www.someng.cc/minsuwenhua/minsushoucang/6255.html
    猜你感兴趣:

    继续浏览有关 平度农民成民俗收藏“达人” 的文章
    2条评论
    编辑推荐
    专题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