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民俗文化 福建少儿体验传统“莲花灯”手工

搜梦网 2019-01-15 353浏览

中新网福州1月13日电 (叶秋云)为了让少年儿童了解福建民俗文化,体验传统手工艺的魅力,自2019年1月起,福建省少年儿童图书馆携手福建民俗博物馆开展“小手传承民俗,匠心润养童...

  福州市民郑女士正和9岁的女儿一起给莲花灯糊花瓣。她说,之前都是看花灯,从来没有接触过花灯制作。此次参与进来,不仅可以让小朋友接触传统花灯手工制作技艺、了解民俗文化,还可以锻炼小朋友的动手能力,是非常好的一次体验

  福州市民张女士正在指导6岁儿子如何给花灯挂流苏。她表示,花灯是传统民俗文化的一部分,想带着小孩子来体验一下它的制作过程,让他可以在学习传统的文化的同时,感受传统手工传承的氛围。

周永健现场教授小朋友制作“莲花灯”。 叶秋云 摄

  据福建民俗博物馆工作人员介绍,福州花灯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唐代,福州就成为全国盛行花灯活动的十大城市之一。福州的南后街更是福州花灯的发源地,至今,仍是福州市花灯手工制作的中心。

传承民俗文化 福建少儿体验传统“莲花灯”手工

  周永健说,“我已经老了,不能勉强年轻人去学习,只能让年轻一辈自愿去学,所以到社区、学校、博物馆等开展传统花灯研习课,希望更多人参与和体验传统花灯手工制作。花灯不仅是一种技艺,更是传统文化的延续。”(完)

  周永健一家曾深居福州南后街。从懂事起,周永健便跟着祖辈学做花灯,至今已有50余年。作为南后街花灯传统技艺的守艺人,他致力于福州花灯技艺的传承复兴,多次受邀在社区、学校、博物馆等开展传统花灯研习课。

  该工作人员表示,明清时期,南后街有20多家花灯制作店,历经沧桑,如今只剩下少数几家。2007年,南后街花灯制作技艺入选福建省第二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8年底,南后街(花灯)被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

小朋友正在认真糊花瓣。 叶秋云 摄

  据其介绍,元宵节期间,除了观赏灯会,各地还流行送花灯的习俗。给新嫁女送灯的习俗在福建已有千年,在福建方言中,灯与“丁”谐音,各地送的花灯样式不尽相同,但目的是一样的,为了“添丁”。

  13日,首场活动“莲花灯”手工制作体验在福建省少年儿童图书馆举行,福州一个传统花灯家族作坊的第三代手工艺人周永健现场教授小朋友制作“莲花灯”。

  其表示,福州一带已嫁的女儿,第一年娘家多于正月初十送一盏“观音送子灯”,是谓送“丁”;第二年则送“孩儿坐盆灯”;第三年如女儿已生孩子,娘家可送各式的灯,谓“添丁仔”;如未生育,则送“橘子灯”,在福州方言中,橘与“急”谐音,意为催促生育。

  中新网福州1月13日电 (叶秋云)为了让少年儿童了解福建民俗文化,体验传统手工艺的魅力,自2019年1月起,福建省少年儿童图书馆携手福建民俗博物馆开展“小手传承民俗,匠心润养童心——少儿民俗手工艺制作体验系列活动”。

传承民俗文化 福建少儿体验传统“莲花灯”手工

相关阅读

  • 福建德化县长:民间收藏是一座未曾开发的“宝藏”
  • 水落坡镇:民俗文化节带动旅游产业发展
  • 聊城的民俗文化旅游资源
  • 危旧房又“活了”江西上栗百年宗祠变身民俗文化馆
  • 30多家媒体走进“周口华威民俗文化博物苑”
  • 三峡库坝区首个民间收藏馆开馆
  • 版权声明

    原标题:
    本文网址:http://www.someng.cc/minsuwenhua/minsushoucang/5615.html
    猜你感兴趣:

    2条评论
    编辑推荐
    专题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