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民俗与农村妇女的村庄政治参与——以温州L村为个案 作者:陈 秋责任编辑:中农网信息来源:《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年第3期发布时间:2018-04-13浏览次数...
民俗生活通常都是被民众赋予了丰富的主观意义的,女性民俗生活也不例外。“每一个人最鲜活的、最本真的一些经验和感受,是与各种各样的民俗纠缠在一起的,是被民俗所表达和所记忆的”,女性民俗就是与妇女日常生活的主观感受密切联系在一起的,是极具感性色彩的民俗文化事项。但是当女性民俗与妇女以及妇女的家庭利益相关联时,民俗生活的理性就开始得到凸显,并且这时候的理性是一种社会的理性。妇女的这种“理性”行为完全出于维护实实在在的小家庭利益不受侵犯使然———比如“村骂”,当“理性行为是为了达到一定目的而通过社会交往或交换表现出来的社会性行为”时,城镇化带来的妇女传统民俗生活的社会理性表达在一定程度上也就构成了基层社会治理监督体系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
“个人只有在对个人或本社区的利益受到威胁感到关切时,才有必要积极卷入到公共事务中去”,而“女人比男人有更多的闲暇时间,女人比男人更有可能成为一个‘关切的公民’(concerned citizens)”。调查和研究发现,L村妇女在信仰民俗生活中培育形成的这样一个性别化的“民间社会”正是一个真正“关切的公民”,相比较一些男性建构的“民间团体”而言,少了些许功利且多了一些妇女独特的性别化的“村庄政治”色彩。
(1)(1)温州地区每年夏季都有台风来袭,台风带来大量降水,L村“母亲河”是疏通整个村庄水系的重要通道,如果把通往瓯江的村河填埋了,势必会造成整个村庄排水的困难。
L村位于温州市下辖的县级市乐清市柳市镇,是一个重要交通枢纽。20世纪80年代末,温州乡镇企业蓬勃发展,L村开始“碳刷”加工销售的家庭作坊经济模式,农业经济逐渐消失。从90年代始,L村以机电加工业为主的乡镇企业蓬勃兴起,村民家庭非农收入比重增加。1993年乐清市经济开发区奠基仪式在柳市镇举行,开发区规划总面积7.8平方公里,前期开发1.7平方公里,L村被征地200亩用于柳市镇的公共规划建设,这标志着该村被动进入城镇化发展的新时期。在城镇化建设过程中,传统单屋、独户的农家旧民居被改造,高楼、商铺、公寓、休闲绿化带等现代设施取代了传统的村庄风貌;村民旧民居被新农村公寓式群楼包围起来,大批外来务工人员进入L村成为其新住户。柳市镇新建的镇政府办公大楼和镇政府广场等公共设施选址在L村西边,因此L村成了镇中心地带。村民日常经济收益主要来自民营企业、个体经营,以及部分旧房子出租屋的租金,传统的农业与渔业经济消失殆尽。
(2)(2)[美]塞缪尔·亨廷顿,琼·纳尔逊:《难以抉择----发展中国家的政治参与》,汪晓寿,吴志华等译,北京:华夏出版社,1989年版,第5页。
(2)(2)L村村民对老婆的一种民间称谓。
(5)(5)刘筱红、吴治平:《农村妇女竞选村委会成员的政治环境分析---基于湖北省S市的经验》,《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5期。
(一)“村骂”:监督村委征地利益分配
(3)(3)周星主编:《国家与民俗》,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1年版。
(2)(2)温州模式的特点是民营经济占很大比例,民间自由借贷在温州模式和社会生活中占据了重要地位,而女性在民间借贷中的广泛参与,对温州农村经济的发展有重要的意义,在某种程度上来说,也推进了温州农村城市化的进程。社会学、经济学对温州女性在民间由借贷的市场中高度参与行为研究个案颇多,但是从民俗学角度谈民间借贷的研究个案尚不多见。
(1)(1)Geraldine Johnson,“It is a Sin to Waste a Rag:Rug-Weaving in Western Maryland”,in Rosan A.Jordan and Susan J.Kalcˇik,eds.,Womens Folklore,Womens Culture,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 Press,1985,pp.65-94.
转载请注明:搜梦网 » » 女性民俗与农村妇女...中国农村研究网 » 查看详情
版权声明
原标题:
本文网址:http://www.someng.cc/minsuwenhua/minjianyanyu/5365.html
猜你感兴趣:
2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