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节气申遗成功 民俗专家细说厦门版“节气

搜梦网 2019-01-10 266浏览

二十四节气申遗成功 民俗专家细说厦门版“节气歌”...

  【花絮】

  在他笔下,24个节气是24首诗

  在冬至这天,北方吃饺子,闽南吃汤圆。为何?“一阳出动云天线。”卢志明说,根据节气的理解,虽然气候转换还没结束,但冬至实际上是一年的“尽头”,因为太阳光直射在北回归线后,就开始往南走,“这是古人对天体的运行的理解,寓意年终,期望一年圆满、团圆,所以厦门民间就有吃汤圆的习俗。”

  “每个地方会按照当地节气的特征,来形成自己对劳作规律的理解。”卢志明说,具体的表现形式,就是带着节气的本土谚语。他说,在厦门有“夏不至不热,冬不至不寒”一说——意思是,不到夏至不会持续酷热,不到冬至不会持续严寒,“厦门现在虽已过了立冬,但气温还是一直回暖,并不是很冷。”

  卢志明说,在南方虽然不见雪,但有“小雪”“大雪”祭神农、修水利一说。农民不仅会祭拜神农,酬答神明,还会把田埂做好,争取明年开春好播种。

  不仅是大雪、小雪,一些节气上其实厦门有“滞后”的现象。“大寒”是全年二十四节气中最后一个节气。俗话说,小寒不如大寒寒,大寒之后天渐暖。但是在厦门,到了立春仍旧冷。

  你在北方的寒夜里大雪纷飞,我在南方的艳阳里四季如春。再过几天就是“大雪”了,可在厦门,二十四节气中最名不副实的,就是大雪与小雪。即便“大雪”将临,厦门依然花红草木绿。

  鹭岛的冬天姹紫嫣红。

  一时间,这个被誉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再次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市气象服务中心的专家解释,厦门四面环海,在海水作用下降温比内陆慢些。有记录显示,厦门气温常年平均值,2月是全年最冷月,平均气温在12.5℃左右,7月是全年最热月,平均气温28℃左右。

  在小雪之前的霜降,民间有“一年补透透,不如补霜降”一说。他说,霜降正好处在秋天转冬天的时间,是一年内进补的最关键契机。所以,厦门本地人会根据自身体质,买来鸡、鸭、羊肉进补。

  11月30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11届常会通过审议,批准中国申报的“二十四节气”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二十四个节气24种体会,厦门晚报要闻部记者朱亚圣把对节气的感受注入笔尖,化作24篇诗歌,都收录在自己的诗集《拉链》一书中。

二十四节气申遗成功 民俗专家细说厦门版“节气

二十四节气申遗成功 民俗专家细说厦门版“节气

  本报资深编辑、厦门民俗专家卢志明说,节气是中国古人对天体运行规律的细微观察,是对气候了解的特殊智慧。

  这二十四个节气在厦门本地有着怎样的传承和故事?记者近日进行了采访了解。

谈节气 大雪小雪“名不副实” “大寒回暖”并非如此

谈谚语 节气融入谚语 指导古人农作

  正因为如此,有些地方会有根据当地冬至的风、霜、雨、雪预示未来天气的谚语。在厦门,“淡(湿)冬至。干年兜。干冬至,淡(湿)年兜。”他解释说,冬至这天厦门如果没有太阳,那么过年一定晴天,反之,如果冬至放晴,过年就会下雨。地理位置上与厦门相近的台湾也有“冬至黑,过年疏;冬至疏,过年黑”一说。

  鹭岛的春天生机勃勃。

  朱亚圣对每个节气都有不同的回忆。立夏吃面,他忆起与弟弟小时候,从房前屋后摘下几捧红辣椒,就着热气腾腾的手擀面下肚;冬至吃汤圆,家里总要搓上汤圆,煮好后撒上香喷喷的碎花生。朱亚圣的老家在漳州平和县九峰镇,因为打小常听父母念叨二十四节气,而且每到节气来临,乡下的老人就会提点,让他深刻体会到古人的智慧。(记者 曾嫣艳)

 谈民俗 冬至吃汤圆 期望一年圆满团圆

相关阅读

版权声明

原标题:
本文网址:http://www.someng.cc/minsuwenhua/minjianyanyu/4577.html
猜你感兴趣:

2条评论
专题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