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由志超也指出,博物馆收藏作品不能保证就是真迹,“不管是个人还是博物馆的收藏,都有个去伪存真的过程。” 由太原市晋祠博物馆、《中国书法全集》编辑部、傅山学社、...
这段话中,渠本翘明确提到从戴家后人手中得到了傅山为戴廷栻所写的《丹枫阁记》。其后《丹枫阁记》一直在渠家收藏,据渠荣簶介绍,1966年“文革”时,其家中被太原四中红卫兵抄家,《丹枫阁记》也被抄走,直至其父平反,1978年返还查抄物资,辛而《丹枫阁记》并未丢失。
发现始末
“通过这个会议,我们基本确定《丹枫阁记》(渠家本)是一真迹,虽然它是民间收藏,并非博物馆收藏。”会议主持、《中国书法全集》主编刘正成表示,“在我们几十年的文物鉴定工作中,认可了民间藏本,质疑了博物馆藏本,这没有多少先例。”
会场全景
成书背景
两个版本的《丹枫阁记》差别不小。渠家所藏版本为生绢本8页,每页书字7行,最后一页8行,旧裱为册。内容前部分记文后有傅山、戴廷栻二人款印:“昭馀戴廷栻记”,钤印“戴廷栻印”;“松侨老人真山书”,钤印“傅山印”。后部分跋文不再书款,只盖“傅山印”等二小印,表明是傅山之跋。
今年2月,《中国书法全集》编辑部准备重印缺货卷次,其中就包括傅山卷。编辑部买回一套2007年出版的《傅山书法全集》,打算参照,对书中一些质量不高的图片进行替换,却发现两书中所录《丹枫阁记》不是同一作品。由此,《丹枫阁记》的真伪之辨再次被关注。
真伪之辨
山西大学美术学院教授、画家、鉴定家李德仁早在1978年-1979年间就看过渠家版《丹枫阁记》。他以多年书画鉴定实践总结出一套鉴定经验,认为渠本“笔法浑厚雄遒,洒落舒畅”,“格体从颜鲁公及魏晋楷法”,“傅山之道尽现其中”,而辽博本“字体疏瘦”,“起笔多尖”,“而傅山善用藏锋,此明显不同”。
由太原市晋祠博物馆、《中国书法全集》编辑部、傅山学社、梦边文化主办的“傅山——《丹枫阁记》”国际研讨会于11月24日至26日在山西太原举行。今年恰值傅山诞辰410周年, 来自日本、台湾和中国内地的二十余位专家学者围绕傅山的《丹枫阁记》及清初书法进行了学术交流与探讨。
由志超也指出,博物馆收藏作品不能保证就是真迹,“不管是个人还是博物馆的收藏,都有个去伪存真的过程。”
现实意义
讨论傅山书法,就绕不开他明朝遗民的身份。傅山年轻时好学赵孟頫书法,明朝灭亡之后,国恨的沉重负荷让傅山在书法上也开始寻求转变,曾侍宋元二朝的赵孟頫书法被他指为“无骨”,在平定叛乱中为国捐躯的唐代书法家颜真卿的书法开始被他推崇有加并反复摹写。也正是在这一转变过程之中,傅山提出了自己书法上著名的“四宁四毋”观点——“宁丑毋媚、宁拙毋巧、宁支离毋轻滑、宁直率毋安排”。“丑拙”成为傅山晚期书法最重要的风格和特征,也成为他以书寄情的重要依托。
通过对字迹、藏章等等方面的比对,对于两个版本的真伪,当日参加研讨会的学者意见基本一致,认为基本可定论渠家保存的《丹枫阁记》为傅山真迹。
第二,从书法笔法风格来看,渠家版《丹枫阁记》更为生动流畅、气韵贯通。一个人写字的笔法习惯很难改变和模仿,也就成为书法鉴定最重要的依据。山西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傅山研究学者姚国瑾介绍,“在字本身上,跟辽博版本相比,这一版更是行气贯通。”
转载请注明:搜梦网 » » 为什么认可《丹枫阁记》民间藏本而质疑博物馆藏本 » 查看详情
版权声明
原标题:
本文网址:http://www.someng.cc/article/6023.html
猜你感兴趣:
2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