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在愤懑与无奈中写下这篇文章的标题时,我感到中华民族的家国情怀正在遭受文物市场上的黑手亵渎,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正在被文物市场上的乱象消解,甚至连一些不明真相的...
历史告诉我们,公民文物鉴赏素质的提高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这个过程人人都有参与的权利和义务,为什么非要把那些参与其中的平民收藏家一棒子打死呢?
文物的时限界定也是一个亟待研究规范的问题。如果按照古代、近代分段界定文物时限,那么“五四”以后的历史遗存就被划到了文物之外,这显然是不合适的。若按我国25年为一代人的传统理念计算,4代人就是100年,把百年上下的文化遗存和50年左右的重大事件划归文物之列,应该是顺理成章的。当然这只是一己之见,目的是希望文物理论研究迎头赶上,文物教育从娃娃抓起。唯其如此,中国才不愧为文物大国的称号,也才能在文化自觉、文化自信、文化自强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我国传统的鉴定方法是依靠人的视觉、触角、嗅觉和感觉,也就是平常所说的“眼学鉴定法”。长期以来,不少对文物充满崇敬的鉴定师,在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对发掘文物、保护文物发挥了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这是难能可贵的。但是,随着文物交流的市场化、文物高仿的现代化、文物出土的多元化,人眼鉴定的局限性越来越明显,鉴定家看走眼的现象也越来越多。即使是最优秀的鉴定家,随着年龄、身体、视力的变化,识别能力也必然会发生变化。况且在利益诱惑面前,有的鉴定人道德滑坡,更多冒牌的鉴定家混迹其中,成为文物市场乱象的滋生的重要原因。因此,建立以科学鉴定为主导,以眼学鉴定为辅助的鉴定体制、鉴定机构、鉴定标准和鉴定队伍已经刻不容缓。西方国家早在上世纪初就建立了科学鉴定的体系和方法,这使得他们在文物理论研究方面走在世界的前列。我们就是东施效颦,也应该走出去看一看,请进来学一学。我们可以让飞船登月,可以让“蛟龙”潜海,却建立不了依靠仪器鉴定文物的科学体制,岂非咄咄怪事!这后面一定有“鬼”!如果大权在握的文物主管部门抱着死猪不怕开水烫的态度,拒绝采用科学鉴定的方法,那只能给社会留下有人还在腐败泥沼里打滚的想象空间。
近几年来,一些欺行霸市的境内文物利益团伙勾结长于坑蒙拐骗的境外文物利益团伙,操纵不明真相的媒体,非是是非,混淆视听,恶意酿成若干在国内外影响极坏的“文博事件”。例如:北京电视台“鉴宝”栏目中烂砸文物艺术品事件;李舒弟捐赠浙师大古陶瓷名誉被侵权事件;特别是G20峰会期间,浙江省根据中央统一安排,在省美术馆举办的“中国古代金铜佛像艺术特展”被蓄意诬陷事件,等等。这几起抹黑中国形象的“文博事件”,被境外反华媒体大肆渲染,在国内外广大观众心目中投下了挥之不去的阴影。
依法治国是我党治国理政的“四个全面”之一。文物市场不是法外之地,当然不能脱离法律监管。豺狼当道安问狐狸。整顿文物市场不能抓小放大,要像反腐败那样老虎苍蝇一起打。不能满足于抓几个倒腾文物的不法分子,也不能满足于抓几个蝇营狗苟的“鉴定专家”,真正的要害是找到文物市场上官商勾结、权钱交易的利益链条和地下暗道,以刮骨疗伤的决心将暗道堵死,将链条切断。在这个基础上建立健全制衡机制和监督机制,让那些同境内外勾结起来的利益团伙不敢兴风作浪。为此,很有必要建立文物市场“黑名单”。对于将境内不被认可的文物艺术品输送到境外“镀金”,尔后又设法使其回流到境内冒充精品珍品的人;对于触碰市场交易底线而又冥顽不化的人;对于刁难胁迫民间收藏的人,都应当将其列入“黑名单”,让他们知道兴风作浪是要付出高昂代价的。
在文物市场黑势力的打压下,近几年来民间收藏举步维艰。在利益团伙的诱惑下,有的无良记者更是助纣为虐,动不动就对民间收藏家兴师问罪,大加挞伐。古人讲:“莫以善小而不为,莫以恶小而为之。”职业道德缺失的媒体人应该动动脑子,就算民间的藏品是赝品,它也是国人辛勤劳动创造的文化成果,平心静气把他们的问题指出来也不失为一种选择,何必要对他们恨之入骨痛下杀手?难道百年千年之后这些“赝品”还不是文物吗?
最近,笔者学习政府有关文件,感慨之余狗尾续貂,浅谈几点看法以资参考。这些看法可以概括为“四个跟上”。
四、鉴定手段要改进
如果国家从现在起就重视这项基础建设,从小学开始设立文物课程,几十年之后那将是一种怎样的美好局面呀?到那时,今天毁坏文物艺术品的“鉴宝”人和伪专家,肯定会被视为中华民族文化的千古罪人。
了解上述事件真相的专家和群众,十分同情为中华文化做出宝贵贡献的民间收藏家,十分难过政府主管部门的无所作为,十分愤慨文物市场黑势力的嚣张气焰。特别让人费解的是,在几起影响极坏的“文博事件”中,看不见文物主管部门的影子,听不到文物主管部门的声音,受害者只能寻求法律支持。人们不禁纳闷:主管部门在本该发声的“文博事件”中为什么要装聋卖哑,“看得见的手”为什么会被“看不见的手”扳倒而不予反制?个中原因当事者自然心知肚明,即便是雾里看花的群众也能于朦胧中窥出大概,因为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
转载请注明:搜梦网 » » 抹黑民间文物收藏必然会消解国民文化自信 » 查看详情
版权声明
原标题:
本文网址:http://www.someng.cc/article/5149.html
猜你感兴趣:
2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