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 安徽省 | 新浪旅游微博 | 2014年12月09日12:03 “常常利市”初一朝 徽州民俗云:“赶忙三十夜,清坐初一朝。”大年初一是绝对不允许睡懒觉的,因为五更三点,家家户户就要由家...
现在,随着“春节”、“元宵节”等民族节日正式成为“中国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人们开始关注如何传承和保护徽州传统的年俗文化,同时也尽情享受着推陈出新、与时俱进的新年俗,如看电视春节晚会守岁;用电话、短信、贺卡、伊妹儿拜年;阖家在大饭店里吃年夜饭等,端的是:“年味”更浓了,“徽味”更重了,“趣味”更多了。
“常常利市”初一朝
从正月初一到初三的年节期间,徽州人家的主要禁忌有:孩童不得说脏话、坏话,不得高声喧哗吵闹;老少都得小心,千万不能打破碗碟,万一失手,必须立即反复说三次“岁岁(碎碎)平安”以消灾化解;过年期间千万不能扫地,也不能向外泼水,尤其是正月初五“接财神、拜财神”那天更是重禁。而大年初一一早须到外边水井里去挑一担水回家,既寓意“财气不外流”,又寓意“拜瑞(水)入门”(在徽州方言中,“瑞”与“水”谐音)、“招财进宝”;大年三天家人均不得吃药,以免败坏好兆头,弄得个年头吃药到年尾;“发灯”之夜,要有家人与长明灯守岁,不能让烛灯熄灭,更不能让蜡烛歪倒烧坏灯笼酿成火灾;大年三天不得下锅煎炒烹饪,以避“争吵”之忌;大人小孩都不得使用剪刀,但可以使用针线,寓意“只立不破”。
喜庆徽州徽州乡村大年初一是要舞龙舞狮欢庆新年的,除了在自己村中乡场上舞、在村中各家各户门前舞之外,还要舞到城里去,城乡同乐同喜。这些异彩纷呈的龙、狮中,最具徽州特色也最受人们喜欢的,就是板凳龙了。顾名思义,这“板凳龙”是由全村有男孩的人家出人、出凳、出钱制作并共同表演的群众文艺节目。谁家生了男孩,那么在欢庆添丁的同时,他家就必须同时添制一只特制的、用于板凳龙的木制长板凳。表演者每人手持自己家的这只特制的长板凳,首尾与他家的长板凳或连接成“龙”,或分散成“云”。所谓舞起板凳龙,云翻又龙腾。“板凳龙”的民俗意义,在于以“一丁一凳一小龙”,连成“一村一姓一长龙”,庆佳节,盼兴旺,求发达。
徽州民俗云:“赶忙三十夜,清坐初一朝。”大年初一是绝对不允许睡懒觉的,因为五更三点,家家户户就要由家长主持带领全家老小点香、燃烛、上供、鸣炮,向高高悬挂的俗称“容像”的祖宗画像行跪拜仪式,邀请列祖列宗与家人们一块过年。然后才是家人之间的拜年互贺,并在八仙桌旁围坐,进入初一朝的重头戏阶段——“常常利市”。“常常利市”相当于现在的吃早茶,新衣新装、喜气洋洋的家人们围坐品茶。然而,这“茶”,每人面前都得是双杯,先喝一杯茶叶茶,再喝一杯糖水茶,所谓“先苦后甜、苦尽甘来、新年吉利”;这“茶点”,又须分置于以漆器或锡器制作的俗称“茶盒”、“锡格”的独特器具里;最后,是品尝“利市面”。有趣的是对于这碗利市面,每个人都只能象征性地略略品尝,决不能狼吞虎咽、一扫而光,所谓“常常(尝尝)利市”也。这当然是徽商故里独具特色的年俗了,“常常利市”、“长长利市”对于徽商来说肯定是一年之中最重要的。另外,徽州人贾而好儒,尊师重教,因此,徽州的文人、学子,初一一大早要做的一件大事儿是用红纸写上“新春开笔”、“新春发笔万事大吉”等字样,贴于书案墙壁,称为“开笔”。
位于 安徽省 | 新浪旅游 微博 | 2014年12月09日12:03
禁忌年俗趣话多
放鞭炮凤舞金蛇狂舞“板凳龙”
版权声明
原标题:
本文网址:http://www.someng.cc/article/5021.html
猜你感兴趣:
2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