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西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丛书》年内出版

搜梦网 2019-01-13 362浏览

甘肃新闻网兰州8月31日 (史静静)记者从定西市民族民间文化保护中心了解到,以反映定西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存续现状和开展传承保护工作情况的《定西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丛书》已进入...

  甘肃新闻网兰州8月31日 (史静静)记者从定西市民族民间文化保护中心了解到,以反映定西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存续现状和开展传承保护工作情况的《定西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丛书》已进入最后的书稿审定阶段,拟于年内完成出版发行工作。

  其中民间音乐部分的“曲艺音乐”、“民间器乐曲”、“影子腔”和“民间民俗”、“民间谚语”、“手工制作技艺” 等均为一些老艺人和民间艺术爱好者数十年搜集、收藏、积累的十分珍贵的文献图片资料。这些资料不仅全面反映了定西市的历史文化风貌和我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存续的真实现状,而且也为定西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进一步挖掘、抢救和传承保护提供了详实的第一手资料。

  目前已按预期完成了丛书所需资料的征集、书籍文字和图片资料的的编撰、封面装帧设计、书籍刊号的申请,一稿、二稿书籍的修改等工作。下一步丛书编撰委会将根据省市有关领导关于高质量印刷出版该套丛书的意见对书稿进行最终修定,计划于年内完成出版发行工作。(完)

  民间音乐类共3册,分别为:《民间歌曲》、《曲艺音乐》、《民间器乐曲》,约100余万字。共收录了安定区、岷县、渭源、临洮、通渭、陇西等地的民间音乐类包括花儿、小曲、小调、陇西道情等7个方面的内容。

  《代表性项目名录》1册,收编了近年来在定西市范围内发掘、收集、整理出的民间文学、传统音乐、传统舞蹈、曲艺、传统美术、传统技艺、生产商贸习俗、消费习俗、人生礼俗、岁时节令、民间信仰、游艺、传统体育竞技、传统医药等十大类已列入联合国科教文卫组织、国家级非遗名录、省级非遗名录和180余项市级非遗名录的非遗代表性项目。

  《乡土教材》共1册,约2万余字。编入的非遗项目达88项。其中列入联合国科教文卫组织非遗名录项目的1项,列入国家级非遗名录项目的7项,列入省级非遗非遗名录项目的34项,列入市级非遗名录项目的84项。该书涵盖了包括民间文学、民间音乐、民间舞蹈、民间美术、民间医药、传统戏曲、曲艺、杂技、手工技艺、民俗等十大类全市有代表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存续、传承和开展保护情况的一些基本情况,突出了教材的适用性。 

  传统戏曲类1册,约60余万字。该书内容分三部分:第一部分收录了全市具有当地特色的秦腔唱腔音乐、常用曲牌、秦腔人物造型及部分十分珍贵的耿派脸谱;第二部分收录了以通渭为代表的我市影子腔流传情况、唱腔板式、唱腔选段、器乐曲牌等;第三部分附录收录了部分专家评语、新闻报道稿件及论文文章。

  为确保书籍编撰工作的有效实施,书籍编撰工作开始以来,定西市在成立书籍编撰工作委员会、各分册编撰编辑组和专家委员会外,还特邀了6名经验丰富,具有较高编撰和专业水平的人员担任编辑工作。在编撰过程中,组织实施单位克服人员少、工作量大、资料缺乏等各种困难和问题,分工负责,统筹安排,精心组织,在对已有资料进行整理的基础上,组织相关人员十多次深入各县区及民间民俗活动现场开展调研和采风采访活动,搜集、抢救、整理、拍摄了一大批特色突出的非遗文字、图片资料。

  手工制作技艺类1册,约2.2万字。收录了各县区民间传统工艺制作技艺的内容。

  据了解,该套丛书共有《代表性项目名录》、《民间故事》、《民间歌谣》、《神话传说》、《民间谚语》、《民间歌曲》、《曲艺音乐》、《民间器乐》、《传统戏曲》、《手工制作技艺》、《民间民俗》、《乡土教材》等共12册,约330余万字。其中:

  民间文学类共4册,分别为:《民间故事》、《民间歌谣》、《神话传说》、《民间谚语》,约81万字。内容涵盖了全市各县区民间故事、民间传说、民间谚语、民间歌谣等方面的内容。

  民俗类1册,约46万余字。收录了从历史文化人文角度全面记录全市民俗民习的相关情况。

相关阅读

  • 《定西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丛书》首发受邀参加多项书展
  • 鄞州一教师编著出版宁波首本民间气象谚语专集
  • 转载请注明:搜梦网 » » 《定西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丛书》年内出版 » 查看详情

    版权声明

    原标题:
    本文网址:http://www.someng.cc/article/5013.html
    猜你感兴趣:

    2条评论
    专题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