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仪礼》(礼古经、古文礼)中的丧礼 《仪礼》又名《礼》、《士礼》、《礼经》、《礼古经》,或称《礼记》、《古文礼》,是儒家的一部重要经典,十三经之一,对中国礼仪制度影...
《仪礼》(礼古经、古文礼)中的丧礼
《仪礼》又名《礼》、《士礼》、《礼经》、《礼古经》,或称《礼记》、《古文礼》,是儒家的一部重要经典,十三经之一,对中国礼仪制度影响极大。
在《仪礼》一书中,有一半篇幅讨论了与丧礼有关的各种仪节,其中《士丧礼》、《既夕礼》等篇则专门记载了古代士人死后,他们的子孙为其操办丧事的礼仪。
丧礼是极为复杂的仪礼,根据《士丧礼》,人属纩时,必先有招魂复魄之举,由人持死者的衣服,登屋面,呼喊三次死者的名字。招魂无效之后,丧家才开始办丧事。
此时亲人及同宗兄弟毕集,国君也使人来吊唁致襚。柩上有铭,书写死者的姓名,这为魂魄之所依。商祝(习商礼的祝,应是由商代即属专业的祝)则以米及贝壳置于死者口中,然后为死者袭覆。
夏祝(习夏礼的祝)将二鬲粥饭,放在西墙,作为未设铭以前,魂魄之凭依。此后小殓,为死者备衣物,大殓入棺。在此过程中都有哭诵,也都需献祭食物,使死者如在生时。
葬日则由族人宗亲聚集占卜。国君吊唁及宗族的集会,事实上也有立嗣,或承认已立嗣子地位的作用。丧服,因亲疏远近而有严格的等级。
在传统社会里,丧礼也是厘定社会关系的场合,整个丧葬过程实际上具有了表现社会关系的意义,这种意义大于个人的情感意义。
所以,丧葬礼仪一方面表现了纵向的封建等级关系,另一方面也表现了横向的宗族联系。
转载请注明:搜梦网 » » 《仪礼》(礼古经、古文礼)中的丧礼 » 查看详情
版权声明
原标题:
本文网址:http://www.someng.cc/article/29403.html
猜你感兴趣:
2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