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源的《海国图志》和中国人对世界的认识 在中国近代史上,有位著名的思想家,对于如何抵抗外国的侵略,有力地打击侵略者,提出了一句名言——“师夷长技以制夷”。在如何“睁...
魏源的《海国图志》和中国人对世界的认识
在中国近代史上,有位著名的思想家,对于如何抵抗外国的侵略,有力地打击侵略者,提出了一句名言——“师夷长技以制夷”。在如何“睁眼看世界”问题上,他写出了一本名著——《海国图志》。他就是爱国主义者魏源。
魏源(1794~1857),原名远达,字默深,湖南邵阳金潭人。魏源21岁时,父亲魏邦鲁由地方调往京师做官,他就随父到了北京。他和林则徐、龚自珍等爱国志士交往甚密,经常议论时政。
鸦片战争爆发前,林则徐被任命为钦差大臣去广东禁烟,他为了了解外国的情况,组织了一个班子翻译外国的报纸和书籍,并主持汇编《四洲志》一书,记述了世界五大洲30多个国家的地理和历史。后来,林则徐把《四洲志》的全部资料送给好友魏源。魏源在《四洲志》的基础上写成《海国图志》。
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由于战事的失利,魏源义愤填膺,爱国心切,于1841年3月,愤然弃笔从戎,投入两江总督、抵抗派将领裕谦幕府,到定海前线参谋战事。并于1842年写成50卷的《海国图志》一书。他在该书序中清楚地表明写作的目的:“是书何以作?曰:为以夷攻夷而作,为以夷款夷而作,为师夷长技以制夷而作。”
所谓的“师夷”,就是学习西方的先进军事技术。魏源认为,外国的长处有三:一是轮船,二是枪炮,三是练兵的方法。他主张设立工厂制造轮船枪炮,创办民用工业;学习西方的练兵方法,改造军队;改革考试制度,增设水师科。他还特别强调向俄国彼得大帝学习,改革中国内政。
所谓的“制夷”,就是抵抗外国侵略的方法。魏源提出“战”、“守”、“攻”三项军事原则。“战”是在军事上展开针锋相对的斗争,是抵抗敌人侵略的总原则。“守”是诱敌深入的战术方法。魏源认为守海洋不如守海岸线,守海岸线不如守内地;调外地兵作战,不如训练本地士兵。“战”、“守”、“攻”这三项军事原则,不是孤立的消极抵抗,而是有机地配合为统一的整体,积极地进攻敌人、消灭敌人。魏源认为,以守为战,牵着敌人的鼻子走,就是“以夷攻夷”。
转载请注明:搜梦网 » » 魏源的《海国图志》和中国人对世界的认识 » 查看详情
版权声明
原标题:
本文网址:http://www.someng.cc/minsuwenhua/minjiangushi/28641.html
猜你感兴趣:
2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