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定客家土楼民居:民族特色、建筑特点 永定客家土楼坐落在福建省龙岩市永定县内。在我国的传统住宅中,永定的客家土楼独具特色,有方形、圆形、八角形和椭圆形等形状的土楼共...
永定客家土楼民居:民族特色、建筑特点
永定客家土楼坐落在福建省龙岩市永定县内。在我国的传统住宅中,永定的客家土楼独具特色,有方形、圆形、八角形和椭圆形等形状的土楼共有八千余座,规模之大,造型之美,即科学实用,又有特色、构成了一个奇妙的世界。
土楼是以土作墙而建造起来的集体建筑,呈圆形、半圆形、方形、四角形、五角形、交椅形、畚箕形等,各具特色,其中以圆形的最引人注目,当地人称之为“圆楼”或“圆寨”。
土楼民居以种姓聚族而群居特点和它的建造特色都与客家人的历史有密切相关。客家人原是中原一带汉民,因战乱、饥荒等各种原因被迫南迁,至南宋时历近千年,辗转万里,在闽、粤、赣三省边区形成客家民系。在他们被迫离乡背井,流离他乡的过程中,经历了千辛万苦,他们都有深切的体会,不论是长途跋涉的流离失所,还是新到一处人生地不熟的居地,许多困难使得他们需要依靠自己人团结互助、同心协力去解决,共度难关。因此,他们每到一处,本姓本家人总要聚居在一起。这样也就形成了客家民居独特的建筑形式——土楼。
由于客家人居住的大多是偏僻的山区或深山密大之中,当时不但建筑材料蒉乏,豺狼虎豹、盗贼嘈杂,加上惧怕当地人的袭扰,客家人便营造“抵御性”的城堡式建筑住宅——土楼。
土楼属于集体性建筑,其最大的特点在于其造型大,无论从远处还是走到跟前,土楼都以其庞大的单体式建筑令人震惊,其体积之大,堪称民居之最。
永定县境内的大型方型、圆型土楼有八千余座,而圆形的则只有三百六十座,最大的圆楼直径为八十二米,最小的是洪坑村的“如升楼”,直径为十七米;最古老的是高顶村的“承启楼”,建于公元一七九零年,楼内最多时曾居住八十余户人家,有六百多人。永定客家土楼布局合理,与黄河流域的古代民居建筑极为相似,从外部环境来看,注重选择向阳避风、临水近路的地方作为楼址,以利于生活、生产。楼址大多坐北朝南,左有流水,右有道路,前有池塘,后有丘陵;楼址忌逆势,忌坐南朝北,忌前高后低,忌正对山坑(以免冲射);楼址后山较高,则楼建得高一些或离山稍远一些,既可避风防潮,又能使楼、山配置和谐。
转载请注明:搜梦网 » » 永定客家土楼民居:布局特色、建筑特点 » 查看详情
版权声明
原标题:
本文网址:http://www.someng.cc/article/29322.html
猜你感兴趣:
2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