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褂的流行与变迁历史

郭襄凝 2021-01-10 137浏览

马上所穿的短褂就是马褂。 清初,它流行于八旗军旅,只是一种征途中的“行服”(当时有“行袍”与“行褂”之分)。 据说,清乾隆以后,马褂被用作常服、礼服。其由来是出自一...

马上所穿的短褂就是马褂。

清初,它流行于八旗军旅,只是一种征途中的“行服”(当时有“行袍”与“行褂”之分)。

据说,清乾隆以后,马褂被用作常服、礼服。其由来是出自一桩历史事件。

当时曾发生大小金川叛乱,清廷先是派川陕总督张广泗进剿,半年以后,损兵折将。乾隆帝震怒之下,将张广泗正法,改派满族经略大学士傅恒率八旗劲旅进剿。傅恒全力以赴一举平定叛乱。归来后,被乾隆帝加封为忠勇公,赐双眼花翎,四团龙褂,宝石顶戴。

因傅恒喜穿对襟马褂,美其名曰“得胜褂”,所以,人们便开始纷纷效仿。起初,只有跟班扈从者和出使者用作礼服,人们常见的是一套出行的轿车,前边开道的“顶马”上,骑一官员,长袍的外边罩上一件对襟马褂。

后来,无论迎宾、作客、游览,都喜欢在旗袍上罩上一件马褂。时间一长,马褂就逐渐成了普遍性的礼服。

马褂一般有短袖与长袖两类。

短袖马褂有对襟、大襟、琵琶襟的数种,其中,对襟马褂即上述之“得胜褂”,流传最为普遍。它的样式与今天人们穿的中式对襟小棉袄很相似,圆立领,有开禊,有算盘疙瘩式的扣袢,身长齐脐,袖长到肘,因为它的身和袖子都很短,天冷时便可以做成皮的或棉的,套在长袍外边。

琵琶襟马褂是右襟短缺,而略以短襟袍,襟呈弧形,排扣如琵琶状。长袖马褂为对襟,身长、袖长,俗称“卧龙装”。

清代,马褂的颜色并非一成不变,而是根据统治者的喜好所决定的。

对襟马褂初为天青色,至乾隆中期流行玫瑰紫,乾隆晚期又流行福文襄公福康安所穿的深绛色,谓之“福色”。

相关阅读

  • 2022壬寅年出生的孟姓男孩起名 孟姓虎年宝宝取名
  • 2020年新历11月适合提新车的黄道吉日推荐大全! 11月提新车好日子有哪几天
  • 寅时出生的水命人是什么命 寅时出生命运如何
  • 2022年属兔最旺运的微信头像 2020年属兔最旺财的微信头像
  • 2020年过年出生的宝宝五行属什么 2020年生的孩子是什么生肖
  • 女人最命苦的五种鼻子图解 相学最有福气的7种鼻子图片
  • 姓陈的属虎的男孩子取名 姓陈男孩属虎取名字大全
  • 中秋节八月十五出生的女孩命运 八月十五出生的女孩命硬
  • 端午节吃五红指的是哪五红 端午节要吃五红分别是哪五红
  • 火命当中最厉害的是什么火 火命里面哪种火命最好
  • 转载请注明:搜梦网 » » 马褂的流行与变迁历史 » 查看详情

    版权声明

    原标题:
    本文网址:http://www.someng.cc/article/29178.html
    猜你感兴趣:

    继续浏览有关 马褂的流行与变迁历史 的文章
    2条评论
    专题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