赴印度(西天)取经最早的人不是玄奘,是东晋高僧法显大师 公元627年,唐朝高僧玄奘法师西行印度,历尽千辛万苦,终于取经回国,为弘扬中国的佛教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由此而...
赴印度(西天)取经最早的人不是玄奘,是东晋高僧法显大师
公元627年,唐朝高僧玄奘法师西行印度,历尽千辛万苦,终于取经回国,为弘扬中国的佛教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由此而名扬华夏。玄奘其人其事,由于《西游记》的广泛流传而家喻户晓,许多人误把玄奘当做去印度取经的第一人。
其实,早于玄奘法师228年前,东晋高僧法显大师就为寻求佛教戒律而西游印度,法显大师应是中国历史上有明确文字记载的赴印度取经最早的人。
法显(334~420),俗姓龚,平阳武阳(今山西襄垣)人。法显家中本有兄弟四人,但三个哥哥都夭亡,父母担心他也会夭折,便在他3岁时送他进佛寺度为沙弥,20岁时受大戒。史称他“志行明敏,仪轨整肃”,是晋代高僧。法显还是一位大旅行家、翻译家,在中外文化交流史和佛教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东晋安帝隆安三年(399),65岁高龄的法显慨叹佛教传入中土后佛法戒律残缺,于是“欲令戒律流通汉地”,矢志西行求法,遂与慧景、道整、慧应、慧嵬4人从长安出发,沿丝绸之路北线亲往天竺(今印度)取经求律,瞻仰佛迹。次年,他们到达张掖(今甘肃张掖),遇到了智严、慧简、僧绍、宝云、僧景5人,组成了10人的“巡礼团”,后来,又增加了一个慧达,总共11个人。“巡礼团”西进至敦煌,得到太守李浩的资助,西出阳关渡“沙河”(即白龙堆大沙漠)。穿过茫茫戈壁,法显一行又经停鄯善、于阗等西域小国西行,翻越葱岭,于402年进入北天竺,后遍历西、中、东天竺,巡礼佛教故迹。
东晋安帝义熙元年(405),法显走到了佛教极其兴盛的达摩竭提国巴连弗邑。他在这里学习梵书梵语,抄写经律,收集了《摩诃僧祗律》、《萨婆多哥钞》、《杂阿毗昙心律》、《方等般泥洹经》、《摩诃僧祗阿毗昙》等多部佛教经典。法显一行在巴连弗邑一共住了3年,道整十分仰慕此间佛门有沙门法则和众僧威仪,追叹故乡僧律残缺,发誓留住这里不回国了,而法显却一心想着要将戒律传回祖国,便一个人继续旅行。
相关阅读
转载请注明:搜梦网 » » 赴印度(西天)取经最早的人不是玄奘,是东晋法显大师 » 查看详情
版权声明
原标题:
本文网址:http://www.someng.cc/minsuwenhua/minjiangushi/29513.html
猜你感兴趣:
2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