彝族的火葬习俗 火葬曾是广泛流行于各地彝族地区的古老葬俗。明代改土归流,受了汉族土葬的影响,才渐渐改为土葬。但是,在大小凉山地区,目前尚行火葬。 老人弥留之际,趁其...
彝族的火葬习俗
火葬曾是广泛流行于各地彝族地区的古老葬俗。明代改土归流,受了汉族土葬的影响,才渐渐改为土葬。但是,在大小凉山地区,目前尚行火葬。
老人弥留之际,趁其一息尚存,要立即将其移至户外。反之,倘若老人在家中断气,便视为已留下灾祸,以至于非把这所房屋拆掉重建新屋,才能驱邪去秽。
死者的亲属为死者洗身后,穿上寿衣,蒙盖白布。寿衣皆是新制的,但不得穿双数衣裤;不得有铜铁衣扣,以免来世变成无下巴之鬼;不得披羊毛披毡“查尔瓦”,也不得穿胶鞋。这时,各位亲友接到丧讯后,须带着白布、头帕、披毡、酒、牵着白羊,前来奔丧。他们远远便号陶大哭,呜枪放炮。
丧家闻讯,也得鸣枪迎接。他们在门口相互敬酒,以示互相安慰。待哭得泪干失声时,善唱者作歌颂扬逝者一生勤劳善良,功德卓著,等等。
在停尸两天的吊唁期间,一方面请巫师“毕摩”、道士作道场,念经“超度”逝者,一方面派人(单数)去砍柴,送至火葬场。每村都有火葬场,但从前有等级差别,山上最尊贵,越往下越低贱。他们摆架烧柴时,先南北方向摆放两根长木柴,然后在其上摆放短木柴:如系男尸,要横竖摆放9层木柴;若是女尸,则摞柴7层。
第三天出殡时,村里先派人去制作木架。这也是在两根长木杆上,再横架9层或7层横木。然后,便由四名小伙子抬尸上火葬场。出殡队伍中,前有几位高擎火把者,后面是死者的遗属,以及鸣枪放炮的。到了火化场(女人及未满18岁的人不得到火化处),将遗体放在柴堆上。男尸仰卧,女尸侧卧(有的地方为男尸向左,女尸朝右)。在一片号陶的哭声中,一位老者举火焚化。他须不停地加柴添火,直至把遗体焚化为止。最后,当孝子确队已焚化了,遗属和送葬者方可回家去。
版权声明
原标题:
本文网址:http://www.someng.cc/minsuwenhua/minjiangushi/29003.html
猜你感兴趣:
2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