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筆下的川西田野滿眼都是濃郁的鄉愁

搜梦网 2019-02-16 175浏览

原標題:他筆下的川西田野 滿眼都是濃郁的鄉愁 1月26日,“親近自然——簡崇民風景油畫展”在四川美術館舉行,展出著名畫家簡崇民的100余件油畫、中國畫作品,以及寫生採風的藝...

從川美附中畢業后,簡崇民在宜賓工作了十余年,其間他做過舞台美術,畫過連環畫、宣傳畫、幻燈片、插圖和中小學教科書,還畫過大量的農村風景寫生,把每一個夜晚都留給了畫筆。1978年調回成都后,兩年時間裡,他拼命創作出《晴雪》《灰姑娘》《攀登》《天工》等9件作品參加四川和國內各項大展,其中《您永遠活在我們心中》被中國美術館收藏。近日在成都博物館舉辦的“與時代同行——四川油畫邀請展”上,這件作品時隔40年后借展亮相。

簡崇民從小就對繪畫產生了濃厚興趣,十分喜愛俄羅斯油畫大師列維坦的作品。之后他又受到莫奈、雷諾阿等啟發,將傳統中國山水畫的寫意精神融入油畫之中,同時在創作中體現自己對生活的領悟和感想。四川美術學院院長龐茂琨說,簡崇民的風景畫創造了一種觀看風景的新視角,充滿東方的詩意和溫情,這是一種適合中國人的風格。

在不少評論家眼中,簡崇民的作品,是一場濃濃的鄉愁盛宴。他的風景油畫一方面是極為細致的景致,另一方面是追求神似的意境,兩者巧妙地糅合出一種東方韻味,表達著對川西平原的執著熱愛和深情眷戀。

(責編:袁菡苓、高紅霞)

走進四川美術館展廳,一幀幀川西風情畫卷在展牆上徐徐鋪開,不少觀眾流連於畫前靜心欣賞。近年來,川西林盤成為輿論熱詞,成都還公布了首批100個川西林盤保護修復名單,將分別制定保護修復方案。而簡崇民幾十年的創作中,一直用油畫呈現這種集農家院落和周邊高大喬木、竹林、河流及外圍耕地於一體的人居環境形態。

原標題:他筆下的川西田野 滿眼都是濃郁的鄉愁

簡崇民透露,他計劃下一步將眉山三蘇祠和李白故裡都畫出來,取名為“詩人的足跡”。“用當代語言表達中國人對中國詩的情感,用另一個角度展現川西的美。”□記者余如波

著名美學家王朝聞到成都畫院考察,認為簡崇民的作品體現出中國油畫的民族化和地域特色,是值得油畫界研究的課題。“當時四川油畫界主流沒有這種風格的作品,沒想到受到這麼大的肯定,我決定要把這種風格的畫畫下去。”簡崇民開始騎著摩托車奔走川西,將所見所聞通過畫筆一一道來。“感謝川西大地和川西人民,接納了我這個外鄉的游子,給了我靈魂的歸宿。如果我的余生還有光和熱,我願把這些畫作奉獻給川西大地。”

《夕陽,村道,小河》中,一條小河從竹林邊流過,夕陽的斜暉洒在林間小道上﹔《新娘》中,一位身著紅衣的年輕女子在河邊洗衣,身后的竹林和農舍展現出濃郁的農家風情﹔《我愛春山多嫵媚》中,一片翠綠的丘陵在畫面上展開,溪邊的各種樹木長出不同顏色的嫩芽和花朵,田裡滿是新栽的整齊農作物,連片的瓦房密布田間……

去年11月,簡崇民開始在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館採風創作,目前已完成30多件以草堂和浣花溪為主題的風景油畫,計劃今年底集中展出。簡崇民喜愛杜詩,退休后還搞過杜甫詩書畫工筆長卷創作,他希望用這樣的方式表達對杜甫的尊重和熱愛。

簡崇民對中國畫的探索也從未懈怠,傳統水墨是他的“童子功”。他的許多中國畫都堪稱佳品,此次展覽就有《晚風輕拂清水灣》等15件作品亮相,大都以黑白灰的色調呈現出油畫般的典雅、細膩和厚重。

草堂採風寫生,展現別樣的川西之美

創新描繪川西,走出油畫民族化之路

簡崇民對川西風情的鐘愛,還要追溯到30多年前。1987年,簡崇民因病住院治療長達半年,每當休息時,他就去醫院旁的農村散步和寫生,下午在病房裡畫畫。當時他創作了一幅《秋思》,畫面中竹林高聳,掩映著幾座農家的茅草房,一位老人在林中喂雞。作品摘得首屆四川油畫大展金獎、首屆中國油畫展優秀作品獎。后來,《秋思》在美國紐約展出,賣出上萬美元的高價。

1月26日,“親近自然——簡崇民風景油畫展”在四川美術館舉行,展出著名畫家簡崇民的100余件油畫、中國畫作品,以及寫生採風的藝術小稿及珍貴文獻資料,其中尤以對川西鄉村風景的描繪最為引人注目。

相关阅读

转载请注明:搜梦网 » » 他筆下的川西田野滿眼都是濃郁的鄉愁 » 查看详情

版权声明

原标题:
本文网址:http://www.someng.cc/article/9503.html
猜你感兴趣:

2条评论
专题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