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贺肖华 撰文:朱千华 岩滩镇,位于广西大化瑶族自治县西北部,日夜奔腾的红水河从此流过。二十年前,这里还是个极度贫困的小山村。很多村民靠石棉瓦、油毛毡搭个简易的...
摄影:贺肖华
撰文:朱千华
岩滩镇,位于广西大化瑶族自治县西北部,日夜奔腾的红水河从此流过。二十年前,这里还是个极度贫困的小山村。很多村民靠石棉瓦、油毛毡搭个简易的棚,算是勉强有个遮风挡雨的家。多数村民外出打工,维持一家生计。然而,仿佛是一夜之间,贫穷的岩滩镇忽然转了风水,幸福从天而降,只几年时间,当地村民的生活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简易棚没了,户户小轿车,家家小洋楼,村民感觉就像在做梦。生活如此巨变,都与红水河的一种石头有关。
20世纪80年代,国家计划在红水河上修建十座梯级水电站,其中,岩滩电站于1985年开始动工。筑坝之际,红水河底的大量石块被清理,闲置在河岸边。工地上,有人意外发现这里的石头非同寻常,就花钱请当地村民把这些花花绿绿的石头搬上车。一趟、两趟,有时一天运出数趟。村民搬运石头的工钱,也是一天天见涨。村民中有个叫覃卫的小伙很纳闷,石头运哪里去了?他雇了一辆车悄悄跟踪。终于弄明白了:从河底捞出来的那些石头,被人拉到柳州古玩市场,那里很多人抢着买,而且有多少石头人家就收多少。
摄影:杨昌元
覃卫把经过在村里一说,一石激起千层浪。很快,石头可以换钱的消息迅速在这个被贫困煎熬的小山村炸开了锅。全村人倾巢出动,在河滩上疯狂地抢占石头。他们在石头上标注了各种记号,以明确所有,因抢占石头而发生争执,甚至大打出手者,每天都在发生。
红水河上共有十座电站,每座电站都要挖出河底的石头。这些巨石因河段的地质、水流等自然环境不一样,呈现出色彩瑰丽、造型奇异的特点。在20世纪90年代,红水河沿线共发现不同风格的观赏石多达十余种。其中最著名的有:天峨县的彩卵石、浮雕石;都安县的都安石;大化县岩滩的摩尔石、梨皮石、彩玉石;合山市的马安石;来宾市的水冲石、大湾石等。其中又以大化彩玉石最为显眼夺目,最具代表性。其特征是:(1)形态端庄,体形硕大,层纹清新;(2)色彩瑰丽缤纷,色韵自然,玉化感强,以明艳动人的吉祥暖色为主,金碧辉煌、具有贵气宝光,有金黄、碧绿、枣红等富贵色,尤以金黄间草花纹为贵,给人热烈、喜庆、欣悦之感。大化彩玉以翠绿色为主,有清新、优雅、亮丽之明媚,又有古朴典雅、稳重之大方;(3)质地坚硬(摩氏5~7度)、玉化度较高。
摄影:贺肖华
广西观赏石协会副会长、红水河石收藏家莫雨翼先生曾与北京大学地质系王时麟教授合作,专门对大化石进行了检测,其报告显示,大化石的主要矿物成份为透闪石。而透闪石,正是和田玉的主要矿物成份。鉴定结论:透闪石玉。也就是说,大化彩玉,即红水河的和田玉。
莫雨翼介绍说,皱、瘦、漏、透,是中国古代延续了千年的赏石标准,而红水河石,则形成了独特的岭南标准:形、色、质、纹。这四字演变,使中华赏石文化翻开了新的一页。
除了大化石,合山与来宾的奇石,也是观赏石的新宠。红水河在合山拐了一个湾,夏季水中多砂,惊涛骇浪把河床中的石头进行千万年的反复冲刷、磨蚀,从而形成了各种形状、色彩与纹路,奇石中小者若硬币,大者重达数吨。
红水河发现大量精美观赏石的消息,惊动了港台的奇石收藏家,著名的藏石家有李明翰、林展助、高津龙等人。他们率先看出了红水河石价值所在,不惜重金大批量吃进。其中,李明翰向台湾奇石市场大量输出彩陶石、大湾石、来宾水冲石及石胆石等红水河珍品。一时之间,红水河石的价格一路飙升。可以说,早期无数精美的大化彩玉石都已流出广西,进入了港台玩石市场。
摄影:马方康
由于市场的强烈需求,原有修建电站挖出的石头早已供不应求,一种新的职业产生了:捞石。老板买船或租船,雇水鬼(即潜水员)下河捞石。
一时间,原本平静的红水河上,忽然间船只密布,机声隆隆,岩滩水电站下游七八公里河段,几十米宽的河道,挤着一百多艘大小不一打捞石头的船只,最多的时候,这一河段有三四百艘捞石船,日夜劳作,场面十分壮观。
捞石之活,由两种身份的人组成,即船主与水鬼。如果水鬼摸到一块石,则与船主一起估价。一旦确定好价格,水鬼可立即从船主手里拿到一半的现钱。为什么可以分得这么多?因为水鬼捞石十分危险,拿到一半钱,发生任何伤亡事故都与船主无关。石头呢,则归船主所有,至于以后此石的盈亏,则与水鬼无关。红水河上,因为下河捞石再也没有上来的水鬼每年都有发生。而白手起家一夜暴富的传奇也屡见不鲜。长期在红水河边摸爬滚打的莫雨翼老师向我讲述了一块奇石《烛龙》的故事。
转载请注明:搜梦网 » » 梦见自己筑坝代表了什么 » 查看详情
版权声明
原标题:
本文网址:http://www.someng.cc/article/35234.html
猜你感兴趣:
2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