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帝王的陵寝制度:历代帝王陵墓的特点 中国古代的帝王陵墓包括陵墓及其附属建筑两部分,合称为陵寝。历代帝王对陵寝都十分重视,3000余年来逐渐发展出一套严格的陵寝制...
中国古代帝王的陵寝制度:历代帝王陵墓的特点
中国古代的帝王陵墓包括陵墓及其附属建筑两部分,合称为陵寝。历代帝王对陵寝都十分重视,3000余年来逐渐发展出一套严格的陵寝制度。
夏、商时基本上比较简单,实行“子随父葬,祖辈衍继”的埋葬制度,帝王陵墓都按照家族血缘关系集中建造在一个地区。在陵墓和附属建筑的周围通常还有划定的陵区,不准外人轻易涉足。陵区面积非常大,通常少则十数里,多则百多里,里面按照严密的规划布局建造了各种建筑物。这时的陵寝一般选在离都城不远的地方。
中国古代陵寝制度至秦朝时有了较大的发展。秦始皇好大喜功,陵园按照都城宫殿的规划布置,规模宏大。这时的另一个新特点是在陵区附近设置城邑,并以陵号来命名。同时,秦朝延续了建造用于祭祀的建筑的做法。秦始皇生前就在渭水南面为自己建立了宗庙,设立了神主,并且在陵侧建立寝宫,摆设衣冠用具以便就近接受日常祭祀。秦朝的陵寝制度奠定了我国古代历代帝王陵寝制度的基础,影响深远。
西汉继承了秦代陵寝制度并且有所发展。陵园里只有一个重城,陵墓在陵园的中央,坐西朝东。陪葬墓区也在陵墓前方。西汉初期,帝、后在一座陵园内异穴合葬。从汉文帝开始,帝、后各建一座陵园。到汉景帝的时候,在汉文帝霸陵旁也建造庙宇。
以后这种陵旁边立庙的制度一直延续到西汉末。西汉开始,帝王陵墓除了掘地起坟之外,还可以“凿山为陵”。到了西汉的中晚期,墓室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凿山为陵”的墓室大多数是横穴式,并且分为耳室、前室和后室等很多部分。而竖穴式的陵墓则改用砖和石料构建墓室,形制和结构完全模仿了现实生活中的房屋、宫殿和院落。这种墓室起到了椁的作用,所以墓室里的葬具只有棺而没有椁。
转载请注明:搜梦网 » » 中国古代帝王的陵寝制度:历代帝王陵墓的特点 » 查看详情
版权声明
原标题:
本文网址:http://www.someng.cc/article/29672.html
猜你感兴趣:
2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