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式太极拳:起源由来、风格特点、主要招数、文化内涵

郭素苗 2021-01-11 1261浏览

武式太极拳,太极拳流派之一,由清末河北永年人武禹襄所创。是在陈武老架和陈式新架太极拳基础上演化而成,后经李亦舍、郝为真修改定型。 武禹襄是赵堡太极拳名家陈清平著名弟...

武式太极拳,太极拳流派之一,由清末河北永年人武禹襄所创。是在陈武老架和陈式新架太极拳基础上演化而成,后经李亦舍、郝为真修改定型。

武禹襄是赵堡太极拳名家陈清平著名弟子之一,太极拳第八代传人。在钻研赵堡太极拳架的基础上,结合《太极拳谱》之精华,通过自身练拳体会,融会贯通。经数年研发,他创编出一套“圈小劲捷、紧凑灵巧、势简技繁、术法分明、古朴典雅、端庄洒脱”的新型拳术,后人称为“武式太极拳”。

武式太极拳,人称干枝老梅、朴实无华。其理法原理丰富完整又邃密细腻,“以求太极(内形)为主,走内劲,以意行气,练精、气、神三者合一”。其技艺特点是“因敌变化、借力打人”,用意气的变换来支配外形的运动,强调走内劲而不露外形,达到人为我制,而我不为人制的神奇境界。

手高不过眉,远不出足,双手各管半个身子,互不逾越,讲究内外三合,进退须有折叠,内潜之气支配外形,行云走架,双足如在大地上写书法,一笔一画严守格律,与人交手,不重招数,注重接劲打劲。此拳架式紧凑简洁,开合明显,动作舒展柔缓,步法小巧灵活,虚实分明。胸部、腹部在进退旋转中始终保持中心,出手不过肩,左右手各管半个身体。

武式太极注重虚实变换和内气潜转。武式太极拳的身法主要有含胸拔背、裹裆、护臀、提顶、吊裆、沉肘、尾闾中正。运动时注重动作的起、承、开、合,讲究“往复须有折叠,进退需有转换”。

相关阅读

  • 满汉全席风俗的起源、由来历史:什么意思
  • 回族鱼尾剑 :起源由来、传说历史
  • 中国彩陶的起源与发展历史:彩陶文化、艺术价值
  • 楹联(对联、对子)习俗:起源由来、传承历史、寓意传说
  • 祁门傩舞(十二神舞、鬼舞、方相舞):起源由来、风格特点、文化内涵
  • 佤族甩发舞:起源由来、风格特点、文化内涵
  • 壮族武术:起源由来、风格特点、主要招数、文化内涵
  • 为什么春节要贴春联(门对子):起源由来、传承历史
  • 朝鲜族刀舞:起源由来、风格特点、文化内涵
  • 蜡染的起源与发展历史:制作技艺、工艺特点、艺术价值
  • 版权声明

    原标题:
    本文网址:http://www.someng.cc/article/29298.html
    猜你感兴趣:

    2条评论
    编辑推荐
    专题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