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州民居(朝北居、屋套屋、重檐):布局特色、建筑特点

李蔼珂 2021-01-11 160浏览

徽州民居(朝北居、屋套屋、重檐):民族特色、建筑特点 徽州民居是指徽州地区保存至今的明清时期的民宅。主要分布在今安徽省的歇县、黔县、休宁县、绩溪县、黄山市及江西省婆...

徽州民居(朝北居、屋套屋、重檐):民族特色、建筑特点

徽州民居是指徽州地区保存至今的明清时期的民宅。主要分布在今安徽省的歇县、黔县、休宁县、绩溪县、黄山市及江西省婆源县,这些地区明清时同属徽州府辖区。

徽州民居建筑有一种强烈、优美的韵律感,特别鲜明的是白墙黑瓦和马头墙,层层叠叠、错落有致、长短相间、线条简洁,清晰地勾勒出一幢幢徽州民居的轮廓。

在古徽州大地上,明、清古民居建筑总计有七千栋,明清古村落大致在一百多处。徽州古民居建筑,形式多样,五花八门,总计约十五种之多。如古城、古村镇、祠宇、寺庙、书院、园圃、戏台、牌坊、关隘、桥梁、塔、亭、堤坝、井泉、村落等。

徽州历史悠久,文化沉淀深厚,虽然山奇水秀,气候湿润温暖,物产丰富,但土地有限,村落密集度大,农民生活困难。而古徽州又盛产木材、茶叶、蚕丝。因此,生活逼得人们不得不背井离乡,“求衣食于四方”,到外边去发展。虽然也有客死他乡,或终无所成者,但大多靠自己的勤劳与智慧,学有所成,劳有所获,经有所利。一些人从经营木材、茶叶、蚕丝、米发展到经营盐,很快成为富甲一方的大富户。黟县西递村经商鼎盛时期,店铺多达百家以上。胡家二十世祖胡贯三,除了经营典当业务,还经营茶米生意,号称“三十六典”、“七条半街”,是当时江南六大首富之一,家财“五百万金”。

清代后半叶后,黟县南屏村的徽商号称“十万富”的不下二十户。这些徽商致富后,为光宗耀祖,显赫一方,于是大兴土木,扩建庄园。受儒家思想的影响,他们建起豪室后,又向儒商结合,官商结合发展,兴学堂,尊儒学,走学而优则士之路。因此,不少徽商建房时,按官家规定的等级建楼扩园,这就是徽派古民居建筑形成的原因。

相关阅读

  • 坐南朝北的房子炉灶最佳坐向 坐南朝北的房子灶台最佳方向
  • 坐南朝北的房子风水好吗 坐南朝北的房子有什么讲究
  • 头朝南脚朝北睡觉好吗 头朝南脚朝北睡觉好吗有什么说道
  • 俄罗斯族的经济民俗:服装、饮食、民居
  • 乌孜别克族的居住环境:民居特点
  • 锡伯族的居住环境:民居特点
  • 大理白族传统民居的布局与结构
  • 大理白族民居:布局特色、建筑特点
  • 鄂西土家族的吊脚楼民居:布局特色、建筑特点
  • 水乡江南民居:布局特色、建筑特点
  • 版权声明

    原标题:
    本文网址:http://www.someng.cc/article/29286.html
    猜你感兴趣:

    2条评论
    专题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