泼水节,是傣族同胞的节日,傣语叫“楞贺尚罕”,即“六月新年”或“傣历新年”。一般是在傣历六月中旬(即农历清明节前后十天左右)举行。这时傣族地区旱季即将结束,雨季来...
泼水节,是傣族同胞的节日,傣语叫“楞贺尚罕”,即“六月新年”或“傣历新年”。一般是在傣历六月中旬(即农历清明节前后十天左右)举行。这时傣族地区旱季即将结束,雨季来临,草木发芽。因此,泼水节又是傣族送旧迎新的节日。到了节日这天,人们做一条木雕彩画的巨龙,作为节日的象征。傣族的龙和汉族的不太一样,傣族的龙有点儿像鸟,头尾高昂,也很美丽壮观。
关于泼水节的来历,傣族民间有一个传说:在很早很早的时候,傣族地区有个凶恶的魔王,具有无上魔力,他抢占良家少女,霸占了七个姑娘做他的妻子。这七个姑娘不堪凌辱,决定联合起来报仇,要杀死魔王。有一次,她们把魔王灌得酩酊大醉,终于诱他说出了自己的致命弱点。魔王说:“我虽然有无上魔力,可如果有人拔下我的一根头发来,在我的脖子上一勒,我的头就断下来了。”这七个姑娘听后就假装把醉倒的魔王放在床上睡觉,小心翼翼地拔下魔王的一根头发,勒住他的脖子。果然,他的头像球一样滚下来。
可头颅却变成一团火滚动起来,滚到哪里,火就烧到哪里。其中一位姑娘猛地揪住了魔王的头颅,把邪火引到自己身上,其他六位姑娘轮流不停地一个劲地用水往她身上浇泼。浇呀泼呀,一直坚持了九百九十九天,终于把邪火扑灭。乡亲们从此也就没有了魔王的迫害,得以安居乐业。为了纪念这七位姑娘,傣族人民就把扑灭邪火的这一天定为泼水节。
泼水节的活动共进行三天。
第一天有堆沙浴佛活动,表示祈求丰收,不泼水。这天清早,男男女女都沐浴更衣,到寺庙拜佛,并在寺院中用沙堆起三五座宝塔形沙堆,约有三四尺高,沙塔尖上插几根缠着彩纸的竹枝,人们围塔而坐,聆听诵经和历史传说。人们还身穿节日的盛装,聚集在江边,看龙舟比赛,当龙舟在江上破浪前进时,船上不断传来“洪——窝、洪——窝”的芒锣声和“水!水!水!”的欢呼声,优胜者在芒锣和象脚鼓声中狂欢跳舞。
转载请注明:搜梦网 » » 傣族泼水节风俗:起源由来、传承历史、寓意传说 » 查看详情
版权声明
原标题:
本文网址:http://www.someng.cc/article/29045.html
猜你感兴趣:
2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