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诏德化碑的传说故事与历史由来

孙风秋 2021-01-09 168浏览

南诏德化碑的传说故事与历史由来 大理有着悠久的历史。考古学家在苍山脚下发现了十几处新石器时代的遗址,从出土的新月形穿孔石刀、陶器和半穴居式房屋等,可知3000多年前的土...

南诏德化碑的传说故事与历史由来

大理有着悠久的历史。考古学家在苍山脚下发现了十几处新石器时代的遗址,从出土的新月形穿孔石刀、陶器和半穴居式房屋等,可知3000多年前的土著居民,已在这里过着农耕和牧畜的生活。从春秋战国、秦汉以来,这里与内地汉族人关系密切,交流频繁,并带来各族人民经济文化的发展。

唐代初期,大理地区建立了六沼(诏,彝语为王的意思),其中的蒙舍诏因在六诏的南端,又称南诏。唐王朝为打击吐蕃在洱海地区的势力,支持南诏王皮逻阁,在唐开元二十六年(738年)用武力征服其他五诏,占据了整个洱海地区,并在太和城设都,建立了奴隶制地方政权南诏国。

大理城南太和村村西,是南诏国都太和城遗址。那里现存南北两道古城墙遗址,北城墙西起苍山佛顶峰脚,东至洱海,长约2公里。南城墙西起五指山北麓,东至洱边村,长约1公里多,两墙之间相距1.5公里,太和城便建在其中央名叫佛顶坡上。遗址立有一块“南诏德化碑”,是1200多年前的古碑。它高3.02米,宽2.27米,厚0.58米,细腻如玉的青石面上,镌刻了3800字,行书记述了南诏和唐朝关系的历史。这块珍贵的古碑,已被列为全国重点保护文物。

开始,南诏国向唐朝称臣,往来甚密。可是到了天宝年间,由于唐玄宗昏愦,宰相杨国忠专权,他们的穷兵黩武政策,给这里带来了连年的战争。

天宝八年(749年),面对唐军压境的威胁,南诏王阁逻凤带着妻子去拜谒云南太守张虔陀。想不到这个骄横的边官不但乘机敲诈勒索他,还调戏了他的妻子。阁逻凤一怒之下,起兵复仇,攻州夺县,张虔陀被逼饮鸩自杀。

天宝十年,唐玄宗发兵攻打南诏,阁逻凤谢罪请和,不允,无奈被迫应战。他打败了朝廷的远征军,差一点活捉了率兵的鲜于仲通。当时的著名诗人白居易,在他的《蛮子朝歌》中,描写了这一战役:“鲜于仲通六万卒,征蛮一阵全军没,至今西洱河岸边,箭孔刀痕满枯骨。”

相关阅读

  • 古代碑的来历是什么
  • 转载请注明:搜梦网 » » 南诏德化碑的传说故事与历史由来 » 查看详情

    版权声明

    原标题:
    本文网址:http://www.someng.cc/article/28975.html
    猜你感兴趣:

    继续浏览有关 南诏德化碑的传说故事与历史由来 的文章
    2条评论
    专题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