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元古代风俗与盂兰节:起源由来、传承历史、寓意传说

李韩蔚 2021-01-09 137浏览

前代人早把中元和盂兰盆说合在一起,其实我国中元古俗,原有祭祖和普渡的俗信和俗行。自从印度佛教输华,佛经中《盂兰盆经》以修孝顺励佛弟子的意旨,合乎中国追先悼远的俗信...

前代人早把中元和盂兰盆说合在一起,其实我国中元古俗,原有祭祖和普渡的俗信和俗行。自从印度佛教输华,佛经中《盂兰盆经》以修孝顺励佛弟子的意旨,合乎中国追先悼远的俗信,于是益加普及和坚定,尤其民间普遍流传目莲解救母厄的故事:

“有目莲僧者,法力宏大。其母堕落饿鬼道中,食物入口,即化为烈火,饥苦太甚。目莲无法解救母厄,于是求教于佛,为说盂兰盆经,教于七月十五作盂兰盆以救其母。”《盂兰盆经》更明显指明:“是佛弟子修孝顺者,应念口中,忆父母,乃至七世父母,每年七月十五日,常以孝慈忆所生父母,为作盂兰盆,施佛及僧,以报养父母之恩。”

从梵语《盂兰盆经》所示:“七月十五日,施佛及僧,以报养父母之恩”,目莲于是解救了“食物入口,即化为火”,陷落在饿鬼道的母亲,这是一个仁孝故事,对佛弟子孝性的激励和发扬,意思是说即使父母逝去,还得尽孝思于先人。

我们中国儒家对于“修孝顺”的道理,前代人不嫌其烦地阐发无遗,而且早已成为礼俗的有“教孝”的规范,同时流传民间的,也有似目莲行孝形式的二十四孝故事,“教孝”的规范有十四则,录在下面;一曰全天性以乐其生;

二曰和兄弟以慰其心;

三曰训妻子以解其结;

四曰慎交游以免其虑;

五曰动婉容以得其欢;

六曰善奉养以安其身;

七曰勤服劳以适其体;

八曰审寒燠以防其疾,

九曰存人心以酬其德;

十曰受偏憎以隐其过;

十一曰用讥谏以冀其悟;

十二曰慎殡殓以保其肤;

十三曰急营葬以妥其灵;

十四曰全节义以显其名。至于中国廿四孝的故事,历代传承,到处流传,是俗文学仁孝的规范,因为合于伦理道德,在过去家家户户都把它看做是治家之宝。

相关阅读

  • 白露有什么习俗 白露的含义和风俗
  • 葵水命人是富贵命吗 葵水命的人有哪些古代
  • 中元节的前一天晚上能出门么 中元节前一天晚上禁忌
  • 童姓的历史名人有哪些 童姓古代名人
  • 羊刃桃花是什么意思 羊刃带桃花是什么意思
  • 五月初五端午的美食有哪些 五月初五端午节这个风俗我们都做了什么事
  • 五行属水命里缺什么 五行属水需要补什么
  • 中元节鬼节晚上能烧纸吗 中元节晚上鬼会出来吗
  • 中元节写包袱的格式是什么 中元节包袱书写格式全部称呼2021
  • 霜降有哪些传统习俗 霜降有什么风俗
  • 版权声明

    原标题:
    本文网址:http://www.someng.cc/article/28928.html
    猜你感兴趣:

    2条评论
    专题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