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有着怎样的政教关系

蔡思苇 2021-01-06 110浏览

提到“政教关系”,我们最先想到的是基督教,因为哪怕是放眼世界,世界三大宗教中的另外两教——佛教和伊斯兰教,均不曾强盛到足以挑战世俗统治权威,从而列于“政教关系”两...

提到“政教关系”,我们最先想到的是基督教,因为哪怕是放眼世界,世界三大宗教中的另外两教——佛教和伊斯兰教,均不曾强盛到足以挑战世俗统治权威,从而列于“政教关系”两极之中的一极。因而,可以说,“政教关系”里实际上包含了三个缺一不可的元素:基督教、政权、欧洲。接下来,我们就来看看,基督教自公元1世纪诞生以来,在将近2000年的发展里,与欧洲的世俗统治权力有着什么样的关系。

诞生之初,基督教和基督教徒是受到罗马统治者疯狂迫害的,这个前面已有多处提到。此一时间,基督教在政教关系中,处于绝对的弱势。

4世纪初至8世纪中期,即以313年《米兰敕令》颁布为始,754年“丕平献土”为讫,这段期间,罗马帝国为了使广大基督信徒成为其帝国统治的基石,推举基督教为其国占统治地位的意识形态,教会被纳入了帝国统一的政教体系之中。皇帝对主教有绝对的任免权。因而,教权是在皇权之下。“丕平献土”之后,教会的权力在进一步扩大,但仍没有使王权臣服。

这种状况直至11世纪,格里高利七世进行教会改革开始改变。格里高利以一系列的改革(如禁止神职人员结婚、整顿修道院纪律)重振教会的同时,也通过鼓吹教权而达到争夺君主权力的目的。“政教之争”正式上演。至13世纪,教权达到顶峰。教会势力开始渗入世俗世界:垄断教育,拿走原本属于世俗政权力的立法权与刑事权,更掌握了大量的土地和税收,不仅如此,教会甚至还要更替皇权,欧洲历史上著名的“十字军东征”便是由教会发起的。教权完全凌驾于王权之上。

接着,16世纪的宗教改革,使得欧洲的政教关系呈现全新的局面。宗教改革让欧洲陷入长达30年的宗教战争,直至1649年西欧各国签订了《威斯特伐利亚和约》,欧洲正式出现天主教、新教各教派、东正教三足鼎立的宗教格局。新的宗教格局带来了新的政教关系:以英国为代表的新教地区,政教关系是以政为主、以教为从;而在瑞士的日内瓦,加尔文教取得了绝对的统治地位。

相关阅读

  • 鸣礼炮的起源由来是怎样的
  • 欧洲为什么自古都是一夫一妻的婚姻制度
  • 欧洲的教堂有哪些特色:风格特点
  • 非洲原始部落的人是怎样打猎的
  • 为什么冰岛女性地位比欧洲其他地方高
  • 转载请注明:搜梦网 » » 欧洲有着怎样的政教关系 » 查看详情

    版权声明

    原标题:
    本文网址:http://www.someng.cc/article/28573.html
    猜你感兴趣:

    继续浏览有关 欧洲有着怎样的政教关系 的文章
    2条评论
    编辑推荐
    专题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