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林窟(万佛峡)的来历与传说故事 榆林窟,亦称万佛峡,位于酒泉安西县西南75公里的祁连山谷中,系敦煌艺术的一个组成部分,和莫高窟一道被称为丝绸之路上的姊妹窟。榆林窟创...
榆林窟(万佛峡)的来历与传说故事
榆林窟,亦称万佛峡,位于酒泉安西县西南75公里的祁连山谷中,系敦煌艺术的一个组成部分,和莫高窟一道被称为丝绸之路上的姊妹窟。榆林窟创建年代无考。据其时代背景及洞窟形制看,其建窟年代不晚于莫高窟。榆林窟洞扈开凿在榆林河两岸砾岩上。东岩30窟、西岩11窟,东西岩相距100余米。窟畔有新建成的榆林河水电站,给古窟装上了一串串晶莹光彩的明珠,和峡中奔流不息的急流及河岸葱茏的绿树相映,景色十分秀丽。
榆林窟现有主洞窟41个、壁画1000多平方米、彩塑100多身。周围还有水峡口石窟、东千佛石窟、昌马石窟、红口子石窟、旱峡石窟等,均为榆林窟的分支部分,总其残缺,余存数以百计。
榆林窟壁画,绘有场面宏伟、金碧辉煌的巨幅经变图。有形象生动的单个佛像,有数量繁多的珍禽异兽、奇花异草,有耕获、嫁娶、宴饮、奕棋、酿酒、冶铁、音乐、舞蹈等画面。其中第三窟的《取经图》,是我国现存年代最早的玄奘取经的艺术形象,比《西游记》问世早300多年。
《取经图》系西夏时代的作品,绘有玄奘、孙悟空和白马,却没有猪八戒和沙和尚。图中的玄奘作汉僧,光头、身着糯裤、外套右袒袈裟、脚登麻鞋、双手合十,眉清目秀。孙悟空亦着襦裤、麻鞋、头戴金环、额低嘴长、露齿披发、双眼圆睁,似人又似猴。他或持金环锡杖、身背经包,或手搭凉棚,四处张望,或牵一匹白马紧随玄奘身后。图中的白马栩栩如生,有时空鞍行走,有时背驮闪闪发光的佛经。
据玄奘的弟子慧玄编写的《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载,贞观三年(公元629年),玄奘从长安出发,至甘肃秦州(今天水),停一宿,逢兰州伴,遂去兰州。在兰州正好遇上凉州(今武威)送官马返程的人,又结伙到了凉州。在凉州讲经月余,在河西佛教权威慧威法师遣入护送下,过张掖、越酒泉,来到玉门关所在地瓜州(即今甘肃安西苦峪城遗址)。
相关阅读
转载请注明:搜梦网 » » 榆林窟(万佛峡)的来历与传说故事 » 查看详情
版权声明
原标题:
本文网址:http://www.someng.cc/minsuwenhua/minjiangushi/28889.html
猜你感兴趣:
2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