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姓是中国人口最多的第四十位姓氏,主要分布在长江流域地区。在当代全国近12亿汉族中,余姓人群大约占了0.47%,总人口大约在580万。 余的名义和图腾: 余,与舍字同...
余姓是中国人口最多的第四十位姓氏,主要分布在长江流域地区。在当代全国近12亿汉族中,余姓人群大约占了0.47%,总人口大约在580万。
余的名义和图腾:
余,与舍字同义。在甲骨文和金文中,余字像树木支撑的房屋形。上部为屋顶,下面为梁架和支柱,整个字形像一侧面的房屋架构图。
余的本义是房舍。后来演化为第一人称“我”和富余之“余”,这均为房舍的引申之义,余的本义早已消失了。早期的余人是一群善于用树木搭建房舍的人,他们以房屋为氏族原始图腾,以树木支撑的房屋形表示氏族的族徽和名称。
余人居住的地方带余字,建立的城堡称为余邑,最后发展为带余的国和姓。余姓的起源与演变: 余姓主要由两大来源组成:姒姓和隗姓。
第一支源自姒姓。帝尧之时,尧命颛顼帝的后裔鲧治理洪水,鲧采用堵塞之法,九年治水不成功。舜继承尧的帝位后,启用鲧之子禹来治水,禹改用疏导之术,历经13年平息了水患,封于阳翟,即今河南禹州。
公元前2070年禹继承舜的帝位,建立了中国第一个世袭封建王朝夏朝,国号夏后氏,姒姓。夏朝传十四世,十七王,曾先后建都于阳城,即今河南登封东,斟鄩,即今河南登封西北,安邑、山西夏县东北等地。至夏王桀时,于公元前1600年为上堂所灭,汤放桀于南巢,今安徽巢湖市北,子孙以禹时国号夏后氏为姓。
夏禹之后分封之国有繇余,也作由余,其后有余氏。 春秋时,晋人由余因避乱出逃到西戎为官,秦穆公闻其贤德大度,礼聘为相,由余为秦出谋划策,为“广地益国”、“西霸戎夷”立有大功,其后裔遂以其名为氏,有由余、由、余三姓。夏禹之后的由余国可能一直存在到商朝末,国处山西南部,其地被赤狄的留吁氏族所占领,以国名为名者逃亡西戎,后为秦穆公所用之由余,有可能为夏禹之后裔,或为赤狄留吁氏之族人,后者更有可能。转载请注明:搜梦网 » » 余氏起源 下邳余氏起源 » 查看详情
版权声明
原标题:
本文网址:http://www.someng.cc/article/36968.html
猜你感兴趣:
2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