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国兰文化,传播兰花知识 雄浑曾见黑金刚,凝碧溜油闪亮光。叶尾先宽随骤缩,特殊形态显昂藏-每天学习一点点,每天进步一点点! 考古工作者在余姚河姆渡古文明的挖掘中,惊...
弘扬国兰文化,传播兰花知识
雄浑曾见黑金刚,凝碧溜油闪亮光。叶尾先宽随骤缩,特殊形态显昂藏-每天学习一点点,每天进步一点点!
考古工作者在余姚河姆渡古文明的挖掘中,惊奇地发现:在当时的日用陶器上画有箬兰的倩影。[编者按:此说尚有争议。]这说明兰已融入当时老百姓的日常生活中了。尽管有人否认这个观点,但先民们在当时开始莳弄花草的现实是不可否认的。历史的车轮,您悠的转过了5000年之后的盛唐文明,却给兰花文化注下了光辉灿烂的一章。如《唐诗三百首》中的第一首,张九龄的《感遇》就是咏兰的。最值得欣赏的是唐太宗李世民的《芳兰》:“春晖开紫花,淑景媚兰场,映庭含浅色,凝露泫浮光。日丽参差影,风传轻重香,会须君子折,佩里作芬芳。”可见富丽堂皇的皇室也为淡泊清雅的兰花留下了一席之地。更有意思的是宋时方岳的《卖兰》,诗曰:“几人曾识离骚面,说与兰花枉自开。却见樵夫生鼻孔,担头带得人城来。”寥寥数语,便将樵夫在砍柴时顺手所采的兰花,扎在柴担上,带入城中赁兰的场景,勾画得栩栩如生。充分说明了唐宋时,兰花获得了上至皇室贵冑下至平民百姓的喜爱,“兰花文化”已有相当蓬勃的发展了。
种兰和艺兰 人们习惯称种兰人为艺兰者,我认为二者是有差别的:种兰是“必然王国”而艺兰则是“自由王国”,所以这是两种境界,两个层次的概念。自从兰的价值凸现了以后,也就自然衍生了采兰、种兰、卖兰一族。如三四十年代,浙江宁绍一带的大户人家在每年兰花盛开的三月,都要摆会。谁家摆出的兰花多、品种名贵、养得好,就有面子,因而许多富商巨贾、官宦士绅不惜重金,四处求购名兰秀蕙。有的种兰人因此发了大财,置下产业。这就更刺激了他们采兰、种兰的积极性。在长期采兰的过程中,他们熟悉了兰在自然界中的生态环境和生长规律,将野生兰驯养成功,并逐步发展到现在的莳养形式。但他们种兰只是一种谋生手段,所积累的一些经验只是父子师徒相传,甚至密不示人,所以他们只能称为“种兰人”。而“艺兰者”是种兰人中的智者,他们不只为牟利而种兰,他们更是爱兰者,不仅欣赏兰花,还为兰花的推广作出了自己的贡献。“艺兰者”在种兰一族出现后不久便应运而生了。这可从唐代高僧婺人贯休的诗作中得到印证:“有叟傲尧日,发白肌肤红。妻子亦读书,种兰清溪东。白云有奇色,紫桂含天风。即应迎鹤书,肯羡于洞洪。”诗中“种兰清溪东”句,说明此叟是个种兰人,但很明显,他种兰已不单单是为了养家糊口,而是为了修身养性,更重要的是贯休用蝇头小字作的注:“陈处土有《种兰篇》……这是一篇中国最早的植兰专著,可惜失传了。”能用文字的形式将种兰经验写下来,广为传播,这便是智者之举。种兰人中的智者凤毛鳞角,因而“陈处士”无愧为中国最早的艺兰者。 关文昌和朱和兴在《兰蕙宝鉴》中提到:清人鲍薇省在《艺兰杂记》中提出了“瓣型学”,许乃和的《兰蕙同心录》则是中国首部用墨线勾画的兰花花型图谱。余杭人吴恩元所著的《兰蕙小史》是第一部印有一百多种兰花照片的书。这些著作对兰蕙鉴赏的性状的描绘、手法及品种的称谓,一直被后人所延用,而且还影响到境外。这一些都是普通的种兰人力不能及的。这便是“种兰”和“艺兰”的不同之处。
心艺和口艺 朱总司令酷爱兰花,是人所共知的。无论在“反袁护国”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时期,还是在血雨腥风的土地革命战争年代,都没有放弃对兰花的热爱。他选育的井冈山“铁线兰”于1962年赠给无锡兰国。在井冈山斗争时期,战斗之频繁、生活之艰苦是可想而知的,甚至随时都有牺牲的危险。可他却处乱不惊,依然利用战斗间隙,将井冈山的野生兰花生长地点牢记在心,三十年后,当他上井冈山视察工作时,还利用空余时间,亲自将这些野兰花移到瓦盆栽种。一个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却将不起眼的兰草记挂在心,时刻不忘,这是为什么?答案可以从朱老总的一首诗中去找:“东方解冻发新芽,芳蕊迎春见物华。浅淡素装原国色,清芬谁得胜兰花。”我不知此诗作于何年,但以诗言志是永恒的。
历史上名人咏兰的很多,但他们咏兰的境界是无法和朱总司令这首诗相比拟的。孔子咏兰,万世不朽,但也不能否认他的“与众草为伍”的感叹,大有怀才不遇的失意和周游列国屡遭冷落的激愤。朱总司令边战斗边艺兰,他在诗中把蒋家王朝统治下的旧中国比作“冻士”把自已喻为要为解冻这个伟大国家、伟大民族队伍中的一个战士。要把“芳蕊迎春”的新中国建设成为在世界之林中“清芬谁能胜兰花”的伟大的社会主义强国。他在艺兰中更加坚定了自己为中国革命奋斗终生的革命意志。兰“纵使无人见欣赏,也是得地自含芳”的优秀品格,已溶入了他的整个身心。朱总司令在“用心艺兰”,这是艺兰的最高境界。
转载请注明:搜梦网 » » 梦见折兰草花预示什么 » 查看详情
版权声明
原标题:
本文网址:http://www.someng.cc/article/35193.html
猜你感兴趣:
2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