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历过一场旧改,我觉得我可以去考个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试试。”最近,经过两个月“5 2”“白 黑”的疯狂工作后,年轻的上海基层干部小A忽然对笔者来了这么一句。 “真有这信...
“经历过一场旧改,我觉得我可以去考个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试试。”最近,经过两个月“5 2”“白 黑”的疯狂工作后,年轻的上海基层干部小A忽然对笔者来了这么一句。
“真有这信心?你不是一向有考试恐惧症吗?”“哈哈,旧改让我成熟,旧改让我无畏,旧改让我看清这世界。”
小A的调侃,让懂的人会心一笑。
上海近年来大力推进中心城区成片二级旧里以下房屋改造,许许多多身居陋室的百姓圆了“新居梦”。一场旧改,改变了城市面貌和人的命运,而近距离窥见的或许是真实的人性。
当彼此的利益赤裸裸的摊开在每个人的面前时,人性的善良、纠结、幽暗……也一并裸露在阳光之下。在短时间内解锁“人性”,抓住“人心”,听起来是心理学家的活儿?不,因为熟悉套路,所以了解更深,也因为带着感情,所以效果更好。在旧改中不断刷新见识、get新技能的基层干部,有一肚子话说。
(一)提醒单身老爷叔、独居老阿姨管好“钱袋子”
黄浦区一个地块正在经历旧改。
最近,有热心居民向龙泉居民区党总支书记陆顺凤反映:居民区一位独居的单身老爷叔和一位看上去小他十几、二十来岁的女士在附近兜马路。
陆顺凤听了,心里打了一个“格楞”。这位爷叔过去没事的时候,就会到居委会聊天,和居委干部都很熟悉。于是,陆顺凤托人把他请到居委会,想问问他最近过得怎么样。
聊天中,老爷叔说,有位过去并不认识的年轻女士最近主动约他一起玩。陆顺凤听了,委婉地提醒老爷叔:多留个心眼,如果和别人谈朋友,自己的钱财也一定要管好。
发生在这位老爷叔身上的奇葩事,并非个案。社会上一些人听说一个地块旧改来了,专门打听一些独居老人的情况,“伺机行动”。
在另一个旧改地块,笔者听到一个类似的事情:
居委干部发现,一位独居的老阿姨身边突然多了一个“干儿子”,陪着她去医院看病,到她家陪她聊天。
居委干部立即找到相熟的居民向阿姨了解情况。原来,这个“干儿子”和阿姨毫无血缘关系。某天,阿姨一个人从医院回家,一个不认识的小伙子就凑上来,对她嘘寒问暖,临走还加了阿姨微信,叫阿姨下次看病叫他陪着。
阿姨的子女平时都不在身边,独居多年,突然有个像孩子一样的人愿意和她说说话、陪陪她,她也没有往“深处”想。
幸好发现及时,居委干部一语“点醒”阿姨:完全不认识的人为啥突然对你这么好?
这位阿姨也是明白人,恍然大悟,就此打住。居委干部给她的子女打了电话,请他们多多关心阿姨的生活。怕阿姨尴尬,并没有对她子女提过“干儿子”的事。
听完这两个案例,感觉倒吸一口凉气?经历旧改的社区干部要告诉你了:这就是“人间真实”。
为了帮助居民,社区干部练就的第一道功力就是“火眼金睛”。他们说,旧改征收是政府给到我们居民的利好政策。作为居委干部,我们一定要帮居民守好“钱袋子”。为了这些老年居民的利益,我们居委干部不怕被人说“多管闲事”。
(二)一座清朝老宅27名产权人,如何帮助实际居住的孤儿寡母
光有“火眼金睛”可远远不够。
在旧改面前,亲情变得十分微妙。有些经济条件差的居民,一生蜷缩在促狭的房子,骤然获得了翻身的机会,难免锱铢必较;还有一些早已搬离的产权人,听闻老屋还有利用价值,无论如何也要回来分一杯羹。矛盾就在各自的打算中积蓄、发酵,最后喷发。
这时候,就要看社区干部第二道“定海神针”的功力了。
在杨浦大桥97、98街坊,就有一座让旧改干部头疼烦心的“清朝老宅”。
老街坊所在的周家牌路居民区,是过去“周家祠堂”的所在地。有一次经办人到档案馆翻查一座老宅的原始资料,发现那是1911年辛亥革命以前,建于清朝的房子。房屋征收经办人通过公安翻查老户籍资料,都是繁体、竖写的文字。
临青路233弄90号,就是传说中的“清朝老宅”。
从一开始,富有经验的征收人员就知道,这样历史久远、颇有名气的房子,没有上十个共有产权人都不好意思叫自己“清朝老宅”。然而让人始料未及的是,老宅的第一次共有产权人碰头会,一共来了27个人!其中有一位专门从台湾飞过来的产权人。他们之间互不认识,年龄职业各不相同,但有一个共同点,都姓周。
转载请注明:搜梦网 » » 梦见旧楼改造代表什么意思 » 查看详情
版权声明
原标题:
本文网址:http://www.someng.cc/article/34354.html
猜你感兴趣:
2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