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一家五代人都在故宫工作,要论工作时长,除了皇帝,没有比我们更久的了。”10月,在浙江卫视一档节目里,他一句话逗乐了台下的观众。到了岁末12月,综艺节目《国家宝藏》...
“我们一家五代人都在故宫工作,要论工作时长,除了皇帝,没有比我们更久的了。”10月,在浙江卫视一档节目里,他一句话逗乐了台下的观众。到了岁末12月,综艺节目《国家宝藏》播出,年轻人看了他家的故事,在微博上刷屏:“看哭了!”
全文5755字,阅读约需10分钟
▲梁金生,在故宫工作38年,他主持完成了故宫历史上最彻底的一次文物清理。故宫人叫他“大内总管”。新京报记者王嘉宁 摄
新京报记者李兴丽 编辑 胡杰 校对 陆爱英
梁金生69岁,穿黑色改良中山装外套,戴一副方正的银边眼镜,鬓角的白发微卷,又从镜腿儿下钻出来。
他每天骑自行车上班,两点一线,38年里搬了2次家,换了5辆自行车。
“不喜欢跟人挤公交,一堵车他就急。”都是退了休的人,梁金生有一种妻子苏剑始终理解不了的急迫感,“他恨不得每天一出门,就能立马坐在故宫那间办公室里。”
他的生活轨道在文物和历史里穿梭。如果不是最近火爆的电视节目,几乎和熙攘的现代生活没有交集。
“我们一家五代人都在故宫工作,要论工作时长,除了皇帝,没有比我们更久的了。”10月,在浙江卫视一档节目里,他一句话逗乐了台下的观众。到了岁末12月,综艺节目《国家宝藏》播出,年轻人看了他家的故事,在微博上刷屏:“看哭了!”
退休前,梁金生是故宫博物院文物管理处主任。他主持完成了故宫历史上最彻底的一次文物清理,180多万件文物,精确到个位。故宫人叫他“大内总管”。
▲节目中梁家辉和梁金生(右),带着十几位年轻国宝守护人,宣读誓词。视频截图
━━━━━
38年“翻旧账”
从故宫东华门往里走,穿过三座门,就到了紫禁城原来的会典馆,这就是梁金生的办公室。
综艺节目的播出吸引了记者和老友的拜访。“梁老,您今天的点击量挺高啊!”东华门的保安见记者来访,在电话里逗乐儿,“平时,没什么人,这两天来的可不少。”
梁金生的工作并不像电视上展现得那么“波澜起伏”。更多时候,他拿着一柄碗口大的放大镜,趴在办公桌上“翻旧账”。
梁金生最宝贝的东西是几本民国时期的油印目录,因为常翻,书页油黄、破损,露出白色的装订线。陪伴他的还有一件旧物——一只生锈的蓝条铁皮暖水瓶。
“梁老,这几件东西是什么时候的事儿?”一位同事拿着账本跑来咨询。“这应该是建南京长江大桥时候挖到的。”他摘下老花镜,凑上前看了一眼,又把眼镜戴上,语气肯定。
梁金生在故宫38年,主要干一件事,管账。
从办公室出门往西走,不远处就是文渊阁。梁金生的爷爷梁廷炜当年在文渊阁保管《四库全书》。再往前推,他的高祖父和曾祖父都是清宫如意馆的画师。
▲梁金生一家五代都曾在故宫工作。视频截图
他父亲梁匡忠,则在17岁时就进入故宫,干了一辈子文物保管,2002年退休。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梁廷炜和梁匡忠参与护送故宫文物南迁躲避战乱。1949年,梁廷炜又运送部分文物去了台湾,梁匡忠留在南京。“原以为跟以往每次迁移一样”,不想,家人分隔两岸。
紫禁城运出的13491箱文物一分为三——南京、北京、台湾,“三个地方的箱子数加起来,最后对不上。”梁金生说,由于历史原因,很多东西无从查找。
点查和征集文物,像等待家人团聚一样,成了父亲梁匡忠和梁金生最重要的工作。
清宫里的遗存按不同时期被编上了不同的编号。梁金生需要一件件核查,还要把不同编号的文物进行考证、理顺。
1993年,他在台北故宫,隔着玻璃柜,第一次看见了那些被爷爷护送的文物。镇馆之宝翠玉白菜,编号是“岁四零八之一”。
当年,把溥仪赶出皇宫后,清室善后委员会以《千字文》顺序给故宫文物编号。他按照账本查找:“岁”字号的文物,来自永和宫、同顺斋、总务处、坤宁宫和冬暖阁。
“一件件核查,挺难的,但是钻进去,就像跟不同时期的历史对话。”从2003年到2010年,他主持了故宫第五次文物清理工作,卯足了劲儿“想给故宫做一本清清爽爽的文物账”。
这7年时间,梁金生晚上做梦会梦见账本。“梦见账上对不上的东西,在梦里知道从哪里着手去查。”
转载请注明:搜梦网 » » 梦见好多账本代表什么 » 查看详情
版权声明
原标题:
本文网址:http://www.someng.cc/article/34110.html
猜你感兴趣:
2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