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春时节,走进水城县营盘乡红德村,红心柚、猕猴桃、刺梨等特色产业,随山势和海拔变化遍布田间地头,焕发勃勃生机。 一条条宽阔平坦的水泥通村通组公路,蜿蜒伸展直通农家院...
暖春时节,走进水城县营盘乡红德村,红心柚、猕猴桃、刺梨等特色产业,随山势和海拔变化遍布田间地头,焕发勃勃生机。
一条条宽阔平坦的水泥通村通组公路,蜿蜒伸展直通农家院落,错落有致的民居掩映于青山绿水之间,显得格外闲适宁静,勤劳、淳朴的村民,一边劳作一边不时发出欢声笑语,幸福感泉涌而出。
谁也想不到,这个如今产业兴旺、基础设施完善、百姓幸福的村寨,之前曾被列为深度贫困村,村民出行只能靠竹竿桥、溜索......
过去几十年
梦想能有一座桥
对许多人来说
“溜索”这个词或许有些陌生
但对贵州省水城县营盘乡红德村的村民来说
“溜索”曾是他们通往外界的捷径
这是一条悬在空中的路
视频拍摄于2012年8月(@跨云星工作室)
“贵州水城县红德村
娃娃上学要用溜索穿过大峡谷”
这个位于贵州省六盘水市
西部营盘乡的小村庄
没有客车到达
最近的火车站是“茅草坪站”
直线距离不到2公里
但就是这2公里路
却被峡谷生生隔开
横亘在村庄和火车站之间的
是一个有着140米深
被称为“乌蒙大裂缝”的峡谷
村民们也把峡谷称为“断头路”
因为村里的路到这里就断了
走不通了
如果出村
必须花3个小时
走进140米深的峡谷再走出来
上个世纪90年代初
村民在峡谷底部建了一座竹竿桥
要过桥
得先从村子下到谷底
再过竹竿桥爬上对岸
因为两边的陡坡几乎呈90度
村民们几乎是在悬崖上开辟的道路
一下一上至少要2个小时
红德村的村民杨树林
每次提起他的两个女儿
年过五旬的他就格外难受
泪水忍不住打转
2000年7月的一天
杨树林的两个女儿和儿子
一起来火车站看他
返回村子时
儿子因为被狗咬到
留在车站养伤
两个女儿结伴回村
在路过竹竿桥时
不幸遇上洪水上涨
两人同时被冲走
出事的那年
杨树林的大女儿才19岁
小女儿也只有11岁
5天后
村民自发成立打捞队
找到了大女儿的尸体
杨树林和妻子抱头痛哭
而他的小女儿
至今未找到
血一般的教训
让村民们觉得
一定要有一个更加安全的通行方式
2002年
村民惠德方在峡谷上
架起长百余米的溜索
此后10年
溜索成为红德村主要的出山通道
无论是小孩还是学生
年长的还是残疾的
出门全部靠简易的溜索
一根钢筋、一个滑轮、一个铁笼子
就成了村民出行的交通工具
出村赶集、上学、办事
甚至到乡里、县里看病
村民都会选择从峡谷间“溜索”而过
红德村所在地是典型的喀斯特地貌
峡谷沟渠众多
“出行难”长期困扰着当地老百姓
能有一座桥
是他们几十年来最大的期盼
多年来
村民们经历过
竹竿桥、溜索、铁索桥等等
各式各样的出行方式
但这些都算不上安全
2012年
水城县政府筹资160万元
在这个峡谷之上修建了一座
长38米、宽9米的望龙桥
2013年初
望龙桥竣工通行
视频拍摄于2019年(@跨云星工作室)
这座桥的到来
也让红德村悄然发生改变
......
摘掉“穷帽子”
过上好日子
“以前车路不通
赶一趟乡场
来回两头黑
农产品拉不出去
生产生活物资运不进来
日子过得很艰辛”
谈起红德村以前的交通状况
岩江水组的村民郭富情历历在目
郭富情家用上了自来水
岩江水组是红德村
海拔最高的一个村民小组
这里山高坡陡
不仅交通不便
吃水问题也给村民们的生产生活
带来很大限制
“以前吃水要到很远的山下去背
来回一趟要二三个小时”
转载请注明:搜梦网 » » 梦见过地下桥是什么兆头 » 查看详情
版权声明
原标题:
本文网址:http://www.someng.cc/article/34066.html
猜你感兴趣:
2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