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伟大的时代,一份合格的答卷 ——写在“10·17”国家扶贫日之际 这片土地,久困于贫。 如果大山能言,定能讲出数百万年的沧海桑田,摆脱贫困的奋斗史诗,也因此最为壮丽。...
一个伟大的时代,一份合格的答卷
——写在“10·17”国家扶贫日之际
这片土地,久困于贫。
如果大山能言,定能讲出数百万年的沧海桑田,摆脱贫困的奋斗史诗,也因此最为壮丽。
80岁高龄的陈守山老人一生都生活在“有女不嫁棕沟河,半夜起来推腰磨”的康县白杨镇竹园村,他说:“如果不是这山这水作证,真不敢相信生活变得如此好!”
全市脱贫攻坚工作推进会最新数据显示,脱贫攻坚以来陇南已实现130多万贫困人口脱贫,1707个贫困村退出。
经历了艰难而漫长的减贫脱贫道路,陇南——甘肃乃至全国最贫困地区之一,基本解决了区域性整体贫困。
01.
决定性成就——
彰显念兹在兹的不变“初心”
武都区裕河镇余家河村曲家安社,“鸟儿也飞不进去”。
千百年来,大山在这里拧成难解的“疙瘩”,人们深困其中,一度守着青山绿水“要饭吃”。
仿佛认定了这片土地只能生长贫困,当地群众大多选择去临近的青木川镇安家扎根,只剩零星的老人留守。
裕河,富裕的裕,却是陇南贫困的缩影。
其最能反映陇南原生态的自然风貌景观,也最能代表当时的贫困现状:山大沟深、交通不便、信息闭塞……
时间回溯至2011年,陇南有“三个第一”:
全市有贫困人口130.46万人,贫困发生率高达53%,位列全省14个市州第一;贫困人口数量在秦巴山特困片区18个市中位列第一;9县区全部为国列贫困县,贫困县占比全国第一。
属于秦巴山集中连片特困地区的陇南,是全国区域性整体贫困的典型代表,可谓是“贫中之贫,困中之困”。
脱贫难度之大,不是亲身经历很难想象。
版权声明
原标题:
本文网址:http://www.someng.cc/article/33896.html
猜你感兴趣:
2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