授权转载自公号:机核(ID:gamecores) 一切如毕加索所说,好的艺术家抄(copy),伟大的艺术家偷(steal)。优秀的创作者会成为其他优秀创作者们的灵感源泉,这个现象可不仅仅只发...
授权转载自公号:机核(ID:gamecores)
一切如毕加索所说,好的艺术家抄(copy),伟大的艺术家偷(steal)。优秀的创作者会成为其他优秀创作者们的灵感源泉,这个现象可不仅仅只发生在绘画领域。
一些作家在为自己小说命名的时候会明显借鉴或是恶搞其他作家的已有作品,尤其在日本小说家中似乎是个司空见惯的事。
就像村上春树的《1Q84》与奥威尔的《1984》,或者东野圭吾的《献给某位老爷爷的线香》和丹尼尔·凯斯的《献给阿尔吉侬的花束》(日文中某位老爷爷“あるジーサン”和阿尔吉侬“Algernon”读音很像)。
作品标题偶尔被玩梗还算是个寻常的事儿,但如果有一部作品的标题被玩得过多,可能,就有点不那么寻常了。
当小说家们懒癌发作
为什么作家们会集体盯着某一部作品的标题玩梗?可能是立意新颖,可能是句式独特,或者仅仅因为好笑,又或者真的没什么原因。
仅拿日文作者举例,光是一本阿加莎·克里斯蒂的《无人生还》,原题为And Then There Were None,日文版被翻译成そして誰もいなくなった(直译为《于是谁也不在了》),在推理小说界衍生出了一个“于是 主语 怎么样了”的系列句式。
后来借鉴这个标题的作者非常多,比如:
今邑彩,《于是谁都不见了》(そして誰もいなくなる);
夏树静子,《于是有人不见了》(そして誰かいなくなった);
岡嶋二人(井上泉和德山諄一的共用笔名),《于是门关上了》(そして扉が閉ざされた);
勇岭薰,《于是五个人不见了》(そして五人がいなくなる);
转载请注明:搜梦网 » » 梦见互相吸血是什么兆头 » 查看详情
版权声明
原标题:
本文网址:http://www.someng.cc/article/33169.html
猜你感兴趣:
2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