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照片为浙江武义县风光。 李增军摄 入冬,天气越来越冷,浙江省金华市武义县委大院一间普通的办公室里,武义县扶贫办原主任、78岁的董春法像往常一样忙碌...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照片为浙江武义县风光。 李增军摄
入冬,天气越来越冷,浙江省金华市武义县委大院一间普通的办公室里,武义县扶贫办原主任、78岁的董春法像往常一样忙碌,烧水、接待来信来访、宣讲武义下山脱贫经验。每一个和他打交道的人,都会被他的工作热情所吸引。
“武义下山脱贫”在上世纪末本世纪初曾引起关注。如果说下山脱贫是武义县的金名片,那么董春法就是下山脱贫的实践者和代言人。
董春法在武义县大名鼎鼎。从1993年7月上任至今,董春法在扶贫的工作岗位上干了整整28年,在县委县政府领导下,帮助许多村民走出深山,致富奔小康。2003年8月,已到退休年龄的董春法,因为村民再三挽留,经武义县委同意,办理了退休不退岗手续,继续为扶贫工作发光发热。武义县委县政府至今仍在大院里为他保留了一间办公室,村民们有事没事都爱到他办公室坐坐,聊聊下山脱贫的巨变、小康生活的甜蜜。
董春法一生清贫,却拥有一样无价之宝——50多根不同材质、不同形状的拐杖。这些拐杖凝聚着5万多名下山脱贫村民滚烫的感激之情。
“这些都是村民送的,主要考虑我年纪大了腿脚不便,上山爬坡有个支撑。我只要走得动,和大山结缘的工作还要继续干下去。”董春法指着长长的一排拐杖,乐呵呵地说。
“拐杖主任”的绰号由此而来。50多根拐杖,是董春法28年奔走扶贫路的最好见证。
一
这根柏木精雕的拐杖,在一大堆拐杖中格外引人注目。
拐杖是武义县履坦镇金桥村村民廖春飞送的。金桥村,原名软朝村,原本坐落在武义县柳城的高山上。廖春飞从贫困户,变为衣食无忧、积极为他人创造就业岗位的企业经营者,个人的蝶变折射着村庄下山脱贫为村民带来的巨大变化。
转载请注明:搜梦网 » » 梦见很多山路什么征兆 » 查看详情
版权声明
原标题:
本文网址:http://www.someng.cc/article/33140.html
猜你感兴趣:
2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