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肉床子与猪肉杠子不许对脸的规矩:由来传说 老北京管牛羊肉铺子叫“羊肉床子”,这种形式现在也已经很少见了。早年间,“羊肉床子”分布很广,每两三条街必有一家。不但卖生...
羊肉床子与猪肉杠子不许对脸的规矩:由来传说
老北京管牛羊肉铺子叫“羊肉床子”,这种形式现在也已经很少见了。早年间,“羊肉床子”分布很广,每两三条街必有一家。不但卖生羊肉,还卖各种熟食。酱羊肉是一年四季都有,烧羊肉就只能等到夏天了。
北京人爱吃牛羊肉,这是明朝养成的习惯。明朝将相大臣,许多都是回族。他们在北京拥有府邸,世代繁衍生息,回族人在京城越来越多。他们不吃猪肉,爱吃牛羊,就带得汉人也逐渐偏向牛羊肉了。早年间北京有“千猪万羊”的说法,一只羊出肉是没猪多,但是以十比一,也就胜之不武了。可见羊肉是比猪肉还流行的普遍肉食。至于牛肉排不上来,因为在古代牛是耕田的劳力,并不是专门提供肉食的动物。农忙时节偷宰耕牛与杀人同罪。再加上牛长得本来就慢,不像猪、羊那样养一年就可以吃,所以市面上的牛肉规模就不能和羊肉、猪肉相比了。
“羊肉床子”百分之百是穆斯林开的。每天清早杀羊,照例还要有大阿訇亲自来主持诵经。北京城内大大小小数十座清真寺,而最著名的莫过于四大清真寺:牛街、东四、花市和永寿。北京话管阿訇叫“洒(音同‘筛’)海”,北京牛街大清真寺老洒海在全国都很有名望。穆斯林世代在牛羊肉上下工夫,做出来也是别具一功。清真菜在北京美食界可以占据半壁江山,像什么“东来顺”、“西来顺”、“两益轩”、“同和轩”、“同益轩”还有“烤肉宛”、“烤肉季”、“又一顺”、“南来顺”,个个都是清末民国年间北京城里鼎鼎大名的大饭馆。“烤肉宛”的规矩是按号排队。日寇占据北京的时候,日本军队的大佐,大汉奸王克敏,想吃“烤肉宛”都得规规矩矩排队。一般人当然没有那个闲暇和财力去光顾这些大馆子,但羊肉床子上的酱羊肉、烧羊肉带羊肉汤,皮薄馅大一咬顺嘴流油的羊肉包子……也就足以满足寻常百姓对羊肉的基本需求。老北京一想到“羊肉床子”那些美食,总是心存向往,那是他们最美好的记忆之一。
转载请注明:搜梦网 » » 羊肉床子与猪肉杠子不许对脸的规矩:由来传说 » 查看详情
版权声明
原标题:
本文网址:http://www.someng.cc/article/29764.html
猜你感兴趣:
2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