怒江架溜索桥的传说 不知过了多少年代,怒江上终于有了第一座原始的桥梁——独索溜桥。 这是在两岸的大树上,绑上一根横跨河岸的竹蔑缆绳。后来,溜索桥的形式愈来愈多,有单...
怒江架溜索桥的传说
不知过了多少年代,怒江上终于有了第一座原始的桥梁——独索溜桥。
这是在两岸的大树上,绑上一根横跨河岸的竹蔑缆绳。后来,溜索桥的形式愈来愈多,有单索平溜桥,有双索陡溜桥。再后来又发展成了藤索桥,既免溜曳,也安全可靠。为了固定溜索,逐渐也有了坚固的石砌桥墩了。
听傈僳族老人讲,架溜索桥的主意,最初是受了蜘蛛结网的启发。清代一位诗人在走过索桥藤桥后也写道:“术因蛛网得,想自鹊巢掳”。如今,傈僳人对据说教人架桥和织布的蜘蛛,尚保持着特殊的感情,他们绝对不会打死蜘蛛的。
然而,怒江河深流急,没有任何机械帮助的傈僳族先民,是怎样把又粗又重的竹缆绳架到对岸的?
傈僳人是一个善射的民族。他们砍来最坚韧的岩桑木,特地做了一张几个人才拉得动的大硬弓,在箭尾绑系了一恨长长的细丝线,几个小伙子一齐拉弓射去,终于把箭射到了对岸。对岸的人接到丝线后,再细线拉小绳,小绳拉粗绳,粗绳拖竹缆索。就这样,第一座竹篾溜索桥架成功了。
不过,关于溜索桥还有另一个传说:架桥时,两岸各选一位臂力最好的人,他们各在钓鱼线上拴一块小石子,相互对抛。待两石相交,丝线勾连在一起时,便徐徐拖过对岸,而后再一次一次地变换绳索,拖拽而过,最后架起了竹缆溜索桥。
过独索平溜桥颇为麻烦。听傈僳乡亲讲,过桥之前,得先把用硬木做成的槽形溜筒的凹槽,扣到溜索上,再将一根牢靠的宽牛皮绳穿过溜筒,而后再用一根粗绳系绑在自己的腰腿上,并把粗绳绑挂在牛皮绳上,使自己成坐的姿势悬吊在溜索上。当一切绑扎停当后,再紧握绳索,两脚朝拴固溜索的桥墩或大树使劲一蹬。于是,借助蹬推的反作用力量,迅速把自己溜到江心。
转载请注明:搜梦网 » » 怒江六库架溜索桥的传说 » 查看详情
版权声明
原标题:
本文网址:http://www.someng.cc/article/29532.html
猜你感兴趣:
2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