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条文化的起源发展历史:独具特色的名面

宋星芝 2021-01-11 122浏览

面条文化的起源发展历史:独具特色的名面 中国古代以农立国,农业是人类最基本的衣食来源。中华饮食文化是以农业为基础的,人们都知道“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

面条文化的起源发展历史:独具特色的名面

中国古代以农立国,农业是人类最基本的衣食来源。中华饮食文化是以农业为基础的,人们都知道“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的说法,这反映了中国古代食物资源的实际情况,也表现出鲜明的东方饮食结构特色。

在我国的北方,有北京的焦圈、蜜麻花、豌豆黄、艾窝窝;天津的狗不理包子、耳朵眼炸糕、贴饽饽熬小鱼、棒槌果子、桂发祥大麻花;太原的栲栳、刀削面、揪片;西安的牛羊肉泡馍、乾州锅盔;兰州的拉面、油锅盔;山东的煎包;河南的枣锅盔;白糖焦饼等,还有我们过年吃得饺子。这些都以面粉为剂,都体现了北食之特色。

在中国的饮食文化中,再以面文化为例,面条不仅有二千多年的历史,而且目前习惯吃面条的人约有8亿人之众。自20世纪80年代,工业化的方便面快速发展以来,已形成东方食品中一种不可忽视的主流食品。

中国的面条起源于东汉,后由“遣唐使”传入日本,元代之后由威尼斯商人马克•波罗传至意大利和欧洲。中国的面条如同茶叶、豆腐、美酒一样为人类餐饮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中国人吃面讲究很多,实质是把“人之常情”,“世间常理”物化在面条中。过生日吃“长寿面”;娶媳妇、乔迁新居要吃打卤面,有汤有面有滋有味;农历二月二“龙抬头”祈盼风调雨顺吃“龙须面”。不同时节,不同的喜庆节日吃不同的面条。

中国的“名面”更具独特的人文价值。

如三鲜伊面、四川担担面、岐山臊子面、韩城大刀面、酸辣老友面等不胜枚举。仅以三鲜伊面为例。该面又称孝子面,据史载,伊尹的母亲常年卧病,其子为母亲特制用鸡蛋和面,揉擀切条之后,蒸熟后用油煎,即使人不在家,母亲也能很方便的吃面,而且久放不腐。吃面时浇的汤是用鸡、猪骨及海鲜炖制的。其母在伊尹的精心照料下身体康复,所以三鲜伊面又称“孝子面”。

相关阅读

  • 2022壬寅年出生的孟姓男孩起名 孟姓虎年宝宝取名
  • 2020年新历11月适合提新车的黄道吉日推荐大全! 11月提新车好日子有哪几天
  • 寅时出生的水命人是什么命 寅时出生命运如何
  • 2022年属兔最旺运的微信头像 2020年属兔最旺财的微信头像
  • 2020年过年出生的宝宝五行属什么 2020年生的孩子是什么生肖
  • 女人最命苦的五种鼻子图解 相学最有福气的7种鼻子图片
  • 姓陈的属虎的男孩子取名 姓陈男孩属虎取名字大全
  • 中秋节八月十五出生的女孩命运 八月十五出生的女孩命硬
  • 端午节吃五红指的是哪五红 端午节要吃五红分别是哪五红
  • 火命当中最厉害的是什么火 火命里面哪种火命最好
  • 版权声明

    原标题:
    本文网址:http://www.someng.cc/article/29265.html
    猜你感兴趣:

    2条评论
    专题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