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年,是畲族人民传统的喜庆节日。 从农历十月开始,人们就用糯米酿制“过年酒”,用粳米、灰碱水做年糕,准备过年。 “卅晚”(除夕),家家户户的火炉烧着又大又干燥的柴头...
过年,是畲族人民传统的喜庆节日。
从农历十月开始,人们就用糯米酿制“过年酒”,用粳米、灰碱水做年糕,准备过年。
“卅晚”(除夕),家家户户的火炉烧着又大又干燥的柴头,一直焖到大年初一,叫“隔年火种”。
年卅晚上,人们一般熬夜,通宵不眠。前半夜,走家串户,互相祝贺;后半夜,点香烛,鸣鞭炮,喜迎新年,全家人团聚吃年饭,称“隔岁”。
初一凌晨,孩子们就跑到竹园里“摇毛竹”。传说,小孩初一摇竹,能像竹笋一样快长。早晨,男子拿着竹响板,跑出门外,绕着屋前屋后“呱呱呱”地敲打,以示驱逐瘟神,除病消灾,有的还吃“番薯丝”饭,意思是过年不忘节省。
从初二开始,要集体上山狩猎。如果猎获到一只野猪或者其他虎、豹、山羊、鹿等大动物,要先抬去祭拜“射猎师公”,点起香灯明烛,放枪,以拜谢猎神恩赐。祭毕,由打第一枪者割去一头,打第二枪者割去头颈,余下大家平分,猎狗也跟人一样可分到一份。有时捕猎人多,猎物小,就把猎物烧好,让全村老幼分点,这叫做“散野神”。
过年期间,男子搓草绳、打草鞋、做家务,表示对妇女的尊重。姑娘们则用各色鲜艳丝线精制成彩带,准备送给自己的情郎。
过年期间的文娱活动十分丰富,有对歌、打尺寸、登山比赛、打秋千等。
畲族是个善歌的民族。过年时,谁家来了客人,村寨就会热闹起来,如果来的是青年女客,就由本村的男青年盘歌对唱,如果来的是青年男客,则由女子盘歌对唱。答唱的歌很富有山乡特色。如:
姑娘:
里罗罗里,
里罗罗里,
什么进山笋抽苗?
什么入土花儿笑?
什么点亮心上灯?
什么牵着彩云飘?
小伙子:
春风吹笋笋抽苗,
转载请注明:搜梦网 » » 畲族年风俗:起源由来、传承历史、寓意传说 » 查看详情
版权声明
原标题:
本文网址:http://www.someng.cc/article/29056.html
猜你感兴趣:
2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