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式解梦作者路英 中国古代长期把人的意识活动的中枢定错了位。《孟子·告子》说:“心之官则思。”《荀子·解蔽》说:“心者,形之君也,而神明之主也。”清代医学家王清任...
中国式解梦作者路英
中国古代长期把人的意识活动的中枢定错了位。《孟子·告子》说:“心之官则思。”《荀子·解蔽》说:“心者,形之君也,而神明之主也。”清代医学家王清任提出“灵机记性不在心在脑”(《医林改错》),还是二百年前的事。所以我们至今还把脑的机能称之为“心理”。
中国的哲学家早就指明梦是一种心理活动。《墨子·经上》为梦下定义说:“梦,卧而以为然也。”又说:“卧,知无知也。”什么叫“知无知”呢?毕沅注道:“卧而梦,似知也,而不可为知。”梦中仿佛有所见、有所闻,实际上并无知觉。《墨子·非攻下》曾记周武王“梦见三神”的传说,足证墨子也受梦兆迷信的影响,但他们在专门为梦作解说的时候,能摆脱梦兆迷信的羁绊,纯粹从心理的角度来描述梦的特征,不能不说其态度是科学的。《荀子·解蔽》说:“心,卧则梦,偷则自行,使之则谋。”杨倞注:“言人心有所思,寝则必梦,偷则必放纵,役用则必谋虑。”把做梦,任情驰骋想象和思想考虑并提为心理活动的三种类型。在神灵迷信和梦兆观念盛行的时代里,这些观点的进步性是不言而喻的。可惜,上述表述得极为简单,仅为片言只语,没有在梦的研究这个层次上有所展开。
倒是专门从事占梦活动的周代占梦官,对梦的研究还稍微深入些。《周礼·春官·占梦》提出“六梦”的概念(以下括号内都是郑玄的注文):“一曰正梦(无所感动,平安自梦),二曰噩梦(谓惊愕而梦),三曰思梦(觉时所思念之而梦),四曰寤梦(觉时道之而梦),五曰喜梦(喜悦而梦),六曰惧梦(恐惧而梦)。”这六梦之分,都是对梦现象作了心理分析的结果。后来王符《潜夫论·梦列篇》又把梦分为十种,其中的意精之梦、记想之梦、性情之梦,也是从心理角度考察梦的。不过这些分析考察,其出发点和归宿都是占梦活动,不具备独立的理论价值。
转载请注明:搜梦网 » » 乐广:梦是“想”和“因” » 查看详情
版权声明
原标题:
本文网址:http://www.someng.cc/article/23408.html
猜你感兴趣:
2条评论